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光明日报 2024-09-18 11:15

9月10日,国家公园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专门立法,将为国家公园的规划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相信随着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管理举措的相继落地,国家公园建设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将日益凸显,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了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涉及10个省区,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历经几年努力,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并且在生态保护修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法治建设、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将助力我国生态保护的美丽画卷不断铺展。

如今,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藏羚羊悠然穿梭于雪山草地间,野牦牛群守护着高原的宁静,与冰川融水、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生态画卷;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茂密的东北红松林中,东北虎与东北豹的踪迹时隐时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竹林深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怡然自得地啃食着鲜嫩的竹笋……国家公园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也为公众亲近自然提供了宝贵机会。这一制度创新标志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促进了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智慧、树立了典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与治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保护效能、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等,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等措施,织就自然生态与物种保护网,努力实现生态空间管控与资源永续利用,保护了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模式的形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生动彰显。

未来,持续擦亮国家公园这张亮丽名片,还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落实相关规划部署,推动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着眼长远,加快完善国家公园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力量更好护航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公园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资金投入保障,以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激发社会各方的生态保护热情,推动构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同时,善用科技力量,为国家公园建设插上智慧的翅膀,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助力国家公园的监测、管理和保护工作。此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普及与教育活动,广泛普及国家公园建设相关知识,增进公众对自然生态保护的认识与了解,提升公众对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畅通并拓展公众参与平台和渠道,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国家公园的保护者,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硕果惠及所有人。

文/王昌海(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