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赛”成果“融”得顺利“转”得合理
中工网 2024-08-25 11:00

据《羊城晚报》报道,8月19日,广东省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分享会,并发布成果转化“成绩单”。近年来,广东将“世赛”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育过程,推动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竞赛场地向实训场地转化,闯出一条富有广东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球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我国连续参加了六届世界技能大赛,最近三届都位居金牌榜和团体总分世界第一。参赛选手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年轻人眼中新的“明星”,比如,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冠军马宏达、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冠军姜雨荷、电子技术项目冠军梁攀等等,他们高超的技能水平、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励了无数年轻人,也促使更多年轻人加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行列。

如何把来自技能“金字塔尖”的经验和成果传导到“塔基”,让“世赛”成果真正融入技能人才的日常培养成才之中,进而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加比赛不仅仅是为了拿奖,而是通过“世赛”这个平台的比拼和交流,把先进的技术和好的经验带回来,想办法将其融入国内相关行业的标准、教材、技术工艺中,提升整体的技能水平和技能标准,从而实现“赛有所用”,让更多愿意钻研技术、打磨技能的学生和一线工人能够汲取来自“世界技能最高殿堂”的营养。

实际上,不止是“世赛”的成果需要转化吸收,“国赛”“省赛”“行业赛”“企业赛”等多级多类的赛事成果,同样需要转化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大赛的获奖选手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大多来自职业院校或生产一线,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主动担负起所在院校、企业、地区、行业的教改任务、人才培养任务、技能攻坚任务等,给他们更大的舞台、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此前,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推出的《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显示,“世赛”选手获奖后留校或在工作单位任教的比例能占到73%,这对技能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前述提到的马宏达、姜雨荷、梁攀三位“世赛”冠军,都在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用自己的经历和技艺,帮助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年轻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探索世赛成果转化技术路径,将世赛标准和赛项内容、选手的训练和选拔方式融入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是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赋能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标准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期待在有关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更多“世赛”成果能够“融”得顺利、“转”得合理,激励、带动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文/中工网评论员 李靖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京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诞生135块金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5
“技能北京”建设行动发布 北京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展演会”拉开帷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4
第三届京津冀(五区三市)职业技能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5
强化以产业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
经济日报 2024-11-15
亚马逊云科技助力职业院校培养云计算应用型技能人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将竞赛标准融入日常技工教育 让选手同时符合企业岗位人才标准
南方都市报 2024-09-18
广东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 一批技能青年从“应用场”走进实验室
南方都市报 2024-08-28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给广东带来了什么?一个赛项催生一个新专业
广州日报 2024-08-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