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出处、不设门槛,北京探索非共识科研项目筛选机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6 20:30

为加快实施北京市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探索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促进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近日发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非共识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非共识创新项目(以下简称“非共识项目”)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因其具有创新性、颠覆性的理念,不同于现有知识体系和共识的项目,具有创新性强、风险高、难识别、争议大等特点,蕴藏着重大创新思维和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机遇,可能带来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重大突破,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原创引领、实名推荐、宽容失败、择优滚动的原则,非共识项目将建立不问出处、不设门槛、不唯过往业绩等打破常规的评价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评价和全过程责任制度。通过非共识项目引导青年科研人员不畏学术研究权威,敢于突破研究定论,勇于突破现有科学技术理论框架,瞄准“从0到1”,勇闯科学“无人区”。有望加快原始创新产出,加强颠覆性技术供给,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发展,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形成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非共识项目应聚焦北京市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四大基础研究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清洁能源、高端仪器、航空航天七大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鼓励围绕若干学科交叉融合领域开展问题驱动型研究。非共识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需提出具有非共识性、原创性、颠覆性等特征的原创学术思想,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原创性、突破性基础研究工作,如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研发新材料和揭示新规律等,旨在培育或产出具有引领性的原创成果或颠覆性技术。

非共识项目实施周期为1-3年,其立项按照初步审查、会议推荐、项目审定的程序进行。会议推荐时,对获得超过半数专家实名推荐的项目,给予每项100万元的“重点项目”支持;对获得至少一位专家实名推荐但未超过半数的,给予每项50万元的“培育项目”支持。对结题的“重点项目”和“培育项目”择优遴选继续给予每项100万元滚动支持。

非共识项目的实施、结题、成果管理和监督管理参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提出,相关科研人员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且无违法违规行为,确因研究探索性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相关责任主体可予以免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李天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