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何以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热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07:07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把握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必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起坚实支撑,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创新是中国成为伟大国家的关键因素”“中国是西方企业的研发实验室”“中国正从模仿走向超越”……据新华社报道,近段时间,“创新”成为不少海外媒体讨论中国经济的热词。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最新上线的《2024自然指数-中国》显示,在自然指数数据库去年扩展后,中国在排名中仍位居第一。韩国《中央日报》网站刊文认为,随着高科技力量的崛起,中国已摆脱追赶者形象,以一飞冲天之势迅速成长,对标尖端技术的龙头。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经济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行业发展态势向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聚集增强。中国经济的创新动能,从经济“半年报”的数据上可见一斑。布局新赛道,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挖掘新潜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消费新模式涌现;新技术继续赋能绿色发展,清洁能源生产较快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国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保持基本盘稳定的同时,加快动能转换、结构升级成绩喜人。

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1%和11.7%,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和7.8个百分点。彭博社分析预测,中国高科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从2018年的11%增至2026年的19%,加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这一比例到2026年将扩大至23%。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大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对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应对时代之变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一系列部署,旨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创新环境,不断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新动能新优势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推动力、支撑力。

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把握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起坚实支撑,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