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卖课不能“愿者上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07:30

近年来,一些网红披着情商、财商、成功学、精英教育等外衣,向粉丝销售所谓的“IP课程”,不少课程虽价格昂贵却备受追捧。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网红卖课市场呈现出野蛮生长的状态,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课程普遍同质化,网红根据自身的“咖位”对课程随意定价、消费者退费维权难等问题屡见不鲜。(6月19日《工人日报》)

随着知识付费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网红看到流量变现的商机,纷纷加入到卖课的队伍中来。有了网红光环的加持,有的课程虽然定价不菲,却吸引不少粉丝消费。

然而,一些网红卖课,“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炫、骂、蹭、抄、骗、割”,成为网红课程常见的套路。其中,有的网课只是简单收集整理一些市面上公开的资料,缺少有价值的“干货”,消费者学完课程后,往往并未有所收获,感觉上当受骗。在某平台拥有两百多万粉丝的网红“董太太”,课程售价高达6980元,声称传授“高端精英教育”,能够改变家族命运。今年5月,北京卫视对其进行了曝光,揭露其课程内容空洞,涉嫌欺诈行为,价值导向存在问题。

对于网红卖课乱象,有网友认为,知识付费无可厚非,粉丝买网红的课程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有网友质疑,网红卖课是假,制造焦虑后把粉丝当“韭菜”收割是真。应该看到,知识付费产品有别于传统有形商品,对其进行的价值评判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制定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红们可以随心所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无论从规范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还是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有关部门都应指导平台方面加强监管,遏制虚假宣传乱象。

一方面,强化审核机制。根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对申请注册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公众账号,应当要求用户在注册时提供其专业背景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获得的职业资格或者服务资质等相关材料,并进行必要核验。

反观当下,网络授课门槛很低,除了医疗行业外,对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资质没有明确要求。诸如,没有金融分析师证书的人可以教人如何理财“年入百万”,没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可以传授心理学课程。有关平台必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知识付费产品提供者的相关专业背景、资质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并建立起相应的从业门槛。

另一方面,需要引入评价机制。一些网络课程之所以敢于虚假包装、高价售卖,就是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前面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后,后面又有不明就里的人付费当冤大头,卖课的网红根本不用愁没人买课。因此,有必要参考传统电商行业,引入消费评价机制,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前些年,全国人大代表花蓓就曾在全国两会提交建议,呼吁建立类似淘宝的评价反馈机制,以评价数据为基础,妥善解决纠纷。“对评价高的予以适当的奖励,如推送、上首页等;差评超过50%,及时告知知识提供者,让其整改;差评超过60%,降低知识提供者用户星级等;差评超过70%,启动强制退款措施等”。这一建议值得有关平台思考和采纳。

文/张涛

漫画/王铎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揭示“网红速成班”套路只是第一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9
火爆的“网红速成班”套路有多深?
工人日报 2024-12-09
不能让网上“水课”坑一把就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09
上千元的“高阶课”其实是“注水课”,知识付费也被割韭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08
不作流量奴隶,网红医生才有未来
工人日报 2024-08-15
工人日报刊文:不做流量奴隶,网红医生才有未来
工人日报 2024-08-15
半两财经|网红高价卖课 是知识付费还是“割韭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为知识付费还是被“割韭菜”?网红卖课乱象惹争议
工人日报 2024-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