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MAD|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持续霸屏 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的生动实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13:21
在4月25日至29日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者齐聚北京。有关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高端芯片、人形机器人等代表前沿技术及高精尖产品的创新思维,在三山五园注目下的一片“超级叶片”中无线延展。这座充满未来感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场“中国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的生动实践”。

“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构建技术交易生态圈、让科研成果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2024中关村论坛的主旨非常聚焦。

如果说前沿科技思想的碰撞,仅仅发生在虚拟世界并不足够真切的话,那么全球技术领域与创新者的面对面交流,势必需要一个契合主题氛围的场域。

1717383086168536_s.jpg

于论坛开幕前不久正式落成的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现名为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就是为此而来。

2020年至2024年,马岩松领衔的MAD建筑事务所在这片原本不那么起眼的地块上密集工作4年,熬过了疫情的干扰,踏平了无数从图纸到落地遭遇的困境与挑战。

在三山五园的护佑下,一个“超级叶片”终于在这里静静安放,它为中关村论坛“创新与发展”的切磋交流,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尽管普通人不能亲临会场内部,但这个超级叶片的存在,将大众的视线成功聚焦。从春天到夏天,天公作美,要么祥云朵朵,要么霞光灿烂。摄影爱好者把这栋建筑置于C位,拍颐和晨光,拍西山落日。路过的人们忙着打卡、晒图,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IMG_1527.jpeg

截屏来自小红书等

实际上,自中关村论坛在全球科技领域掀起热潮的时候,这栋“超级叶片”建筑,更在社交平台持续霸屏。

有人说,建筑师是用建筑作品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连接,而一栋能够在普通人的凝视下提供足够情绪价值的建筑,足以让每个陌生人连接彼此、连接世界。

近日,MAD建筑事务所正式对外发布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设计过程与诸多细节,并带领全国媒体与KOL进行了对“超级叶片”的实地探访。

请戳视频⬇️回放媒体参观日

以下来自MAD建筑事务所官方发布:

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原称“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建成并投入使用。

自2007年起,中关村论坛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每年以不同议题广邀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新锐创业者等交流分享,纵论创新。

历经十余年发展,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是“面向全球高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位于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区,毗邻玉泉山、颐和园、圆明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地处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高地“三山五园”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的交汇地带,总用地面积约5.9万平方米。在限高12米的约束下,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拥有约1.7万平方米绿色屋面的建筑,如同一片富有生命力的叶片,轻轻落在大地上。

建筑的形态在大地上由北向南缓缓舒展。从不远处的三山向会址方向远眺,建筑体量完全消隐于城市中,绿色屋面以含蓄谦逊的姿态融入五园三山环境中,成为其在城市内的绿色延伸,也成为都市中难得的大地景观。

从城市界面近观,紧挨城市交通干道的建筑南起北伏。通透的立面幕墙随着建筑形态起伏,成为城市立面。玻璃幕墙采用竖明橫隐式框架系统,超白半钢化玻璃面板让城市与建筑的连接界面变得更加开阔,增加了室内外视线的互动感。

悬挑的屋面下是宜人的城市灰空间,遮阳避雨的同时,让室内外空间自然过渡。

2769块形状、曲率各不相同的氟碳喷涂双曲蜂窝铝板,以“下搭上”的形式排布于屋顶的异形钢结构之上,形成疏密有致的银白色百叶,也有利于隐藏构造、收集雨水。

夜晚,隐匿于屋面百叶板缝间的灯光与屋面线条同步舒展,动静相宜、相映成趣,既呼应着城市主干道川流不息的车流,也为城市增添了活力与动力。

场地东南角的流水瀑布水景,将繁忙的城市与现场隔绝开,营造了纯粹有机的仪式感。

MAD希望以极简、纯粹的室内氛围去承托创新思想交流所激发的活力及能量。室内大厅配以两处天光穿透的巨型ETEF膜材天窗,让整体空间变得开放、明亮。

照明设计创新性地让可调节色温的室内灯光沿着建筑结构律动。灯光汇聚于中央飞行器,既为室内营造了不同的科技氛围,也打造了一处极具观赏性的空间装置艺术品。

功能空间以品字形布局,一层的主会场、宴会厅、多功能厅将是举办活动的主要空间;地下一层设置一系列小会议室、VIP休息室等,满足不同规模和私密性会议的需求。

在承载会议功能的同时,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悬挑屋面、室外规划及景观设计也产生了大量与自然相连的城市公共空间,供人们自由通达及使用。

场地东北侧一棵原有的古树被保留下来,设计成以古树为中心的下沉阶梯庭院;建筑东北侧的檐下走廊成为闹中取静的观景空间;东南与西南角则分别是连通建筑地下一层室内的下沉庭院。

通风系统均藏于吊顶和绿色屋顶的混凝土“叶脉”之下,让建筑外观更加简洁完整。屋面使用轻质土,并种植低维护植被,在满足屋面荷载需求、达到景观观感和质量要求的同时,也降低了景观运营成本。

此外,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还应用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采用二级能效机电设备等降碳技术,打造零能耗会议室。据测算,建筑碳排放强度比一般公共建筑降低50%以上。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于2020年开始设计,2022年8月破土动工。2024年4月25-29日,第14届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国际创新中心举行。

MAD设计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希望从多维度树立其在规划中的点睛作用:科技层面,以开放、启发想象力的空间氛围展现会址所承载的创新愿景;文化层面,以谦逊的姿态与场地独特的历史及自然背景呼应;绿色层面,成为向城市、社区开放,人人乐至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

总平面图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原称“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中国北京 2020 – 2024

类型:会议中心;占地面积:59,099平方米;建筑面积:64,998平方米(地上:20,000平方米,地下:44,998平方米)

主持合伙人:

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主持副合伙人:

傅昌瑞、李健

设计团队:周芮、庄凡、胡晋菖、刘一青、薛雅文、杨雪兵、Edgar Navarrete、郑程文、王硕斌、邬巧灵、Alan Rodriguez Carrillo;业主:中街(北京)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建筑设计:MAD建筑事务所;工程设计总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第一建筑设计院;幕墙顾问:英海特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MAD建筑事务所、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MAD建筑事务所、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泛光顾问: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室内照明顾问:北京太傅光达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标识顾问:北京图石空间创意有限公司;音视频顾问: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摄影:存在建筑、CreatAR Images、朱雨蒙、ChillShine丘文三映



编辑/赵晓笠

版式/戈福彪

相关阅读
《狂想之城》|马岩松:这世界无论你相信什么,都有另外的东西存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0
“拓扑牛”时尚嘉年华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天坛之中,宅中图大” 中轴线主题艺术设计展盛大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一期开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北京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二期揭牌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0
点亮美好生活 海淀中关村地区优秀群众文艺团体展风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7
校徽盲盒送新生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24年新版录取通知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3
14所高校齐聚副中心 启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生动实践地打卡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