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黄金”西牛麻竹笋挑起百亿产业
南方日报 2024-06-05 08:04

在几代人努力下,有着200多年种植历史的西牛麻竹笋迎来“高光时刻”。

砍刀挥落,一棵鲜嫩的西牛麻竹笋倒下。连日来,清远英德市的笋农忙着收获最早的一批西牛麻竹笋。

作为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交易量最大的地区,英德西牛麻竹笋还有一个月迎来丰产期,笋农、合作社、加工企业早已蓄势待发,在“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里拼上一场,挑起百亿元产业。如今,全市种植面积达80.81万亩,鲜笋产量122.3万吨,产值超71亿元,从业人员超8.8万人。

西牛麻竹笋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产业成长期。40多年来,从60后到90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麻竹笋人”涌入这片“蓝海”,每一代人的努力都变成细流,汇聚成河,让有“剥皮黄金”之称的西牛麻竹笋在全国市场绽放光芒。

远近闻名 20世纪80年代已实现出口

每年6月至10月,是西牛麻竹笋的收割季。

在英德市西牛镇郁郁葱葱的竹林下,一棵棵“小绿胖子”争先恐后破土而出,扑鼻而来的竹笋香让人心旷神怡,西牛麻竹笋即将迎来丰收季。西牛镇是西牛麻竹笋的主产区,种植面积达20.8万亩,其产出的麻竹笋因鲜嫩、爽口、笋味香浓而远近闻名。

今年56岁的笋农曾汉文吃过早饭后,在腰间挂上装入砍刀、手套等工具的小箩筐,骑着三轮车突突突地开往麻竹林。他承包了30亩西牛麻竹笋,由夫妻俩共同管理。依靠种植麻竹笋,他家建起了新房,供完孩子读大学。

“今天过来是砍掉麻竹笋周边多余的竹苗和旧竹头,这样才能保证麻竹笋的长势和产量。”曾汉文弯下腰,横刀一砍,三下五除二把多余的竹苗和旧竹头清理完,这份行云流水的动作来自40年的肌肉记忆。

“我16岁就开始种麻竹笋。”曾汉文说,“以前全镇的鲜笋几乎都做成笋干,山上的路不通,鲜笋不好运输。笋干价值高,最贵时超过30元一斤。一到制笋时候,镇上收笋干的商贩便走村串户,哪里制好了都知道。”

依照文字记载,清道光年间,英德已有西牛麻竹笋种植规模,至民国时期,西牛麻竹笋已成为“各区之特产”,享誉颇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的推广,西牛麻竹笋在以西牛镇为中心的周边镇迅速扩展,种植面积超过了6万亩,即食笋、酸笋、笋干等产品畅销国内以及东南亚地区。1987年,西牛镇8吨的发酵笋干首次出口日本。

“90后”钟民健在2020年回家乡西牛镇创办英德市大粤北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大粤北”),做西牛麻竹笋深加工与即食笋电商。“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在西牛各个乡村收笋干,她在跟笋农谈价钱,我就在竹林里满山跑。”钟民健一家依靠麻竹笋走上小康道路,他也吃着麻竹笋长大。

“然而20多年了,麻竹笋依旧没太大的变化,仍以粗加工和原料为主,市场终端被外省企业掌握。”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钟民健选择了回乡创业,他想打破这种现状,用互联网思维与家乡的麻竹笋种植生产融合,希望能闯出一条新路子。

历经阵痛 寻求产业突围路子

每到收笋季,笋农最关心的是今年笋价怎么样。

西牛麻竹笋被当地人称为“剥皮黄金”,其一是麻竹笋经过去皮剥壳后呈淡淡的金黄色,其二是有着较好的经济价值。

“像去年,最高的时鲜笋收购价超过2元/斤,种植50亩一年能挣10多万元。”曾汉文说。

如今当地政府联合金融机构出台西牛麻竹笋价格保险,设立“兜底”价1.3元/斤,让笋农“放心种、大胆种”。

“70后”黎水清是英德市麻竹笋产业协会会长,他表示,早些年,西牛麻竹笋几乎都是以原料或粗加工的形式销往广西、四川、重庆等地,由当地企业进行精加工后流向全国市场。“原材料是英德本地,但名气与利润都被别人赚了,产品附加值很低,价格波动也大。”

西牛麻竹笋名气虽大,但离市场终端还很远。“必须做精深加工,必须延长产业链,必须打响自主品牌。”这是许多笋农、笋企的心声。

2023年,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名单。英德以此为抓手,重点扶持麻竹笋加工项目,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做深精加工,研发出麻竹笋预制菜、竹叶茶、以竹代塑等产品,多个企业新建或扩建厂房、新增生产线。截至2023年底,西牛麻竹笋加工年产值已达31.09亿元。

“只有深加工做起来了,产业链条才能稳定下来。”黎水清介绍,2023年底,他创办的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建成一条全自动化无尘生产线。打造这条生产线是想树立一个标杆,希望英德有更多的麻竹笋加工企业走上标准化、自动化生产路线。

政策扶持 麻竹笋迎来“高光时刻”

2022年,清远提出把西牛麻竹笋作为“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进行高位推进,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其发展。

西牛麻竹笋迎来了高光时刻。

剑指百亿元的第一步是种植面积。近两年,英德组织全市干部职工群众开展了两次大型义务植竹活动,一共种下麻竹苗超35万株。2023年,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突破了80万亩,鲜笋产量122.3万吨。

与此同时,源源注入的金融活水,也在撬动第二产业发展。英德新出台“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广东泰隆村镇银行为麻竹笋产业客群授信8亿元。累计发放涉竹笋贷款超3800笔、总贷款金额超7.8亿元。

无论是与西牛麻竹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笋农,还是新兴的笋企,他们都直观感知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西牛麻竹笋迎来了质的飞跃,不再是低调的“剥皮黄金”,越来越多人和钱汇入这片“百亿产业”的“蓝海”。

“80后”英德人温绍聪在2022年入职英德华笋食品有限公司,如今任副经理,他为西牛麻竹笋的活力与市场潜力感到惊艳,“有巨大的产能,有政府的支持,西牛麻竹笋大有可为”。温绍聪与股东钻研起深加工,目前已生产出一批红油笋、笋干和山椒脆笋等产品。

年过六旬的曾启煌是英德市全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社员均为本地从事西牛麻竹笋育苗及种植10多年的能手。2023年,曾启煌在与社员商量后,在银行低息贷款的支持下,投资了600万元建设麻竹笋深加工厂房。“单卖原材料不搞品牌不行的,竞争不过别人。”

如何让西牛麻竹笋“真正走出去”,这是清远、英德两级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难点。

去年以来,英德积极组织西牛麻竹笋生产经营主体参加推介会、展销会,并前往四川、贵州、重庆等笋制品主销地开展考察工作,一方面做好市场调查,推介麻竹笋;另一方面学习外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举措。

一名随行的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感慨道:“走出去的效果十分显著,考察期间英德与四川、贵州、重庆等加工企业签订了10万吨笋制品合作协议,加快西牛麻竹笋迈向百亿产值的步伐。”

“麻竹笋+”开辟更多“新赛道”

当老一代笋农还在关心笋价问题的时候,新一代“麻竹笋人”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开辟更多“新赛道”,让麻竹笋“火”出圈。

2018年,螺蛳粉在互联网的东风里突飞猛进,作为“灵魂伴侣”酸笋的原料供应地,西牛麻竹笋进入了全国的视野,笋价也由此一路飙升。

“依靠螺蛳粉‘火热’,突破螺蛳粉‘束缚’。”钟民健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他认为,蹭流量不如自带流量,做一款市场认可的产品无比重要。

2023年1月,“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钟民健进入了这一“新赛道”,凭借西牛麻竹笋优质的口感与营养,自己买配料研发出酸菜小笋、糯米笋、笋尖腊肉等预制菜,在2023年创下销售超1400万包的销量,公司年产值达3000万元。

一棵麻竹,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低碳环保。

在西牛镇金竹村的广东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竹笙笙公司”)生产车间,竹原料经过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加工后,被制作成一个个餐具,竹味清香扑鼻。

“竹纤维材料使餐盒具有全生物降解的特性,能在自然条件下128天实现全降解,整个生产流程没有排放。”竹笙笙公司经理杨建国介绍道。

去年7月,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

作为中国麻竹笋之乡,英德拥有得天独厚的竹资源。

竹笙笙公司依靠中山大学、国际竹藤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专家团队,攻克“以竹代塑”多项核心技术,将这些废品转变为以可再生竹纤维为主的全降解复合材料,生产绿色环保的一次性竹制餐具,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海南文昌冰鲜鸡的托盘就产自英德。

杨建国认为,延长麻竹产业链,把麻竹产业做强做优做大,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参与“以竹代塑”实践,才能依托麻竹资源,打开绿色致富大门。

文/陈国飞 焦莹 陈咏怀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美食+非遗!大兴区榆垡镇西麻各庄村美食街开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2
看北京|榆垡镇西麻各庄村美食街携非遗绮梦惊艳开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1
历史|从古至今,竹子为何能一直得到人们的青睐
历史学堂君 2024-08-13
广东清远加速推进灾后重建 清淤清障初步完成 受影响用户已复电
南方日报 2024-04-26
直击英德:与水患共处
中国青年报 2024-04-24
应急响应提级!广东北江流域将出现接近百年一遇洪水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4-21
金融机构重回广东县域市场 县镇村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
南方日报 2024-03-29
眉州东坡终生认养大熊猫“星星”暨第八届有机川熊猫竹笋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