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妇人在军中
天天精彩
2024-05-22
+ 关注

◎王红(古典文学教授)

杜甫新乐府《新婚别》写安史之乱中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新郎被征兵,结婚第二天就得赶赴前线。“暮婚晨告别”,新娘柔肠百结:“誓与随君去,形势反苍皇。”杜甫笔力十分了得,新娘羞涩伤心的话语不仅声口毕肖、神情活现,而且有时事,有古典,内蕴甚为丰厚。

中国古代妇女从军极罕见,却也不是没有。据《旧唐书·肃宗纪》,就在杜甫写作“三吏三别”的前一年,“卫州妇人侯四娘、滑州妇人唐四娘、某州妇人王二娘相与歃血,请赴行营讨贼”,事见当时官员呈给唐肃宗的奏章。几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女子歃血结拜,一同从军杀敌,英风豪气不让须眉。此事后续是几位女子“皆补果毅”,被军队接纳并被授予军官职衔。可见新娘如果随夫从军并非完全不可能。

话虽如此,事急仓皇,做媳妇的身份尚未明确,随夫参军操作太难。更何况,侯四娘等是在特殊时期作为战斗员参战(她们很可能是习武女子),战士的妻子随军则是被视为不祥之物的。“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所谓“兵气不扬”是指影响士气、军心不振,典出《汉书·李陵传》。

李陵率军与匈奴作战,战事呈胶着状态,李陵认为士卒没尽全力,士气不旺盛,怀疑军中藏着女子。一查,果然有不少战士把妻子带到了军营,于是下令搜出所有随军妇女,当即斩杀。第二天的战斗中,战士们拼死杀敌,大获全胜。李陵功高位下,后来孤军深入,粮尽援绝,被迫投降匈奴,还牵连了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世读者对他多报以“理解之同情”,然而杀士卒妻子以振士气这件事实在做得残忍、冷血,大约在他眼中与心中,那些女子不仅算不得“人”,而且是累赘,是祸根,必须快刀斩乱麻地处置掉。战士失去妻子的悲愤无处宣泄,只好向战场、向敌人处去发泄,反被李陵看成了士气高涨。

如果说战争让女人走开,那女性只要远离战场,起码可以保得性命。事实却没这么简单,走不走开不是由女性自己说了算的。在中国古代众多战争中,女性起码还有两个用途,一是做人质或盾牌,二是当粮食。

做人质运气好的话不见得丢命,而且能当人质的妇女,其丈夫或是父亲、儿子一定地位重要,平民女性就只有做人肉盾牌的命了。《史记·项羽本纪》载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汉将纪信说汉王(刘邦)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趁乱冒充刘邦“投降”(后被项羽烧死),刘邦则由西门逃跑了。这一事件中人们多注意纪信的忠诚和智慧,而容易忽略被迫当盾牌的两千荥阳女子。一群没受过军事训练的平民妇女,被套上盔甲驱赶出城,黑夜里楚兵以为汉兵突围,迎头痛击,这群女子只有被屠戮的份。纪信代死是自愿,这些女性则是被迫。以两千柔弱女子的性命换自己的安全,刘邦此举可称极端残暴无耻。

至于当粮食,现成的例子是唐代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围”。被后世誉为大忠臣的张巡率部下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食尽援绝,鼠雀、树皮都吃尽后,动了吃人的念头。张巡先杀了在围城中与他生死相随的爱妾给战士做食粮,此例一开,士卒就“括城中妇人食之,继以男子老弱”(《资治通鉴》),又是从女人吃起!据史家说:“人知必死,莫有叛者。”反正没有活路了,不是饿死,就是城破被叛军杀死,诸种死法中,被自己人当饭吃了,还算说得过去?话虽如此,一个“括”字还是暴露了残酷的真相。

王侯也罢,名将也罢,忠臣烈士也罢,都没把女人当回事。读《新婚别》,在这位新娘沉痛哀婉、忠贞果决的态度背后,我们不也能窥见中国古代女性被卷入战争时绝望的处境吗?

2024.5.5

供图/雨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