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8 21:15 阅读量:45076

桑塔纳,是无数人心中的一代神车,也是所有汽车人的经典记忆。

1983年4月11日,在上海安亭,第一辆CKD桑塔纳轿车驶下生产线。仅仅三年时间,桑塔纳便完成了国产10000辆的任务,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堪称一个奇迹。随后,桑塔纳便在中国开启了辉煌的一生,风靡大江南北,持续畅销30多年。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至今仍被许多车迷津津乐道。

一辆轿车,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照亮了中国普通家庭的轿车梦,也见证了中德互信合作的发展历程。这就是“国民神车”桑塔纳,许多人知道它的名字,却少有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时代选择了桑塔纳

作为中国第一辆合资轿车、中德合资合作的开端,桑塔纳注定被载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桑塔纳其实并非当初中德双方合作考虑的首选车型。当时人们更青睐于丰田皇冠、日产公爵王,即使提到德国车,也会首先想到奔驰。那么,为何最终“花落”桑塔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德双方合作之初,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之父”的饶斌就建议:中国真正需要的车型,并非大奔,而应是一款经济、安全的汽车,不只为公务领域服务,还要走进老百姓生活。根据当时的国情,中方明确引进车型是中级轿车,而且车型使用场景也要非常宽泛,要尽可能的覆盖公务、商务、公共出行等层面。

按照这样的诉求,车型就需要具备全面领先的素质,在中方挑选合资轿车的方案时,同时对比了同级别的奥迪80等多款车型,综合判断下,无论是外形设计、空间大小,还是技术实力、车身结构的安全性等方面,桑塔纳都是最优之选。而后桑塔纳在中国的成功,也证明了中方的独到眼光和双方的决定完全正确。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桑塔纳。

但是,从敲定引入桑塔纳到第一辆桑塔纳成功组装下线,这一路也历经了诸多波折。

一代神车何以炼成

第一辆桑塔纳下线之前,上汽大众合资项目经历过挫折。其中,最难跨越的坎就是“一下二停三撤”:一是国民经济调整,“年产15万辆”的合资项目太大,要下;二是德国大众财政困难,要停;三是国内观念跟不上,要撤。重重困境之下,项目组为了长远发展考虑,决定将规模压缩至2万辆,同时用所获利润再投资的滚动发展方式,终于力排万难,保住了项目。

对此,1983年德方提出先在中国组装一批CKD轿车,甚至下发了最后通牒——当场拍不了板,谈判就中止。面对这一要求,时任上海市机电一局局长的蒋涛向市领导请示后当即拍板:“可以!”于是,在当时国内极其有限的汽车生产条件下,7位工人师傅在上海的总装车间里,仅靠着葫芦吊、锉刀、榔头等工具,加班加点,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手工拼装出了第一辆桑塔纳。

一辆桑塔纳,让中方看到了中外汽车工业的巨大差距。幸运的是,当时中国正在筹备向市场经济转型,并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德汽车合作的推进,这让德方看到了中方干好轿车的坚定决心。1984年10月10日,上汽大众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两天后,上汽大众奠基仪式顺利举办。中国轿车产业的现代化之路由此开启。

在此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桑塔纳车型在中国经历了多次迭代。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改款车型,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各种出行场景之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民车”,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桑塔纳是上汽大众与中国用户之间连接的开始。40年来,上汽大众始终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践行“In China for China”的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打造了朗逸、帕萨特、途观、ID.3等新一代的“国民神车”,延续桑塔纳的品质与口碑佳话,与万千用户续写未来更出众的大众故事。

相关阅读
40周年巡礼第七章丨国民家轿朗逸:上汽大众自研突破的里程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40周年巡礼第五章丨千禧帕萨特,本土化研发打造出的中高端轿车“代名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40周年巡礼第三章丨从奥迪100到桑塔纳,上汽大众开启国产化“拓荒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北京市2024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级中等学校名单公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沈斐:2030年电动车数量突破1亿,“车电分离”会更省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秘鲁西北部发生多车相撞事故 已致2人死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25
“英国奥斯卡”公布提名名单 《奥本海默》13项提名领跑
Mtime时光网 2024-01-19
北京本周早高峰压力有所缓解 周四腊八节这些商圈周边拥挤
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 2024-0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