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已认定10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20:01

2024年4月26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举办。现场,《智能制造系列成果报告》《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下一代智能工厂的思考》三项成果正式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指出,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力量,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下一步需要着力发挥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和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的战略咨询作用,开展新时期智能制造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研究。不断地扩大智能制造覆盖范围,着力建设一批智能化的车间、工厂、供应链和园区,加快探索未来制造的模式。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适度超前布局5G、算力、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表示,2021年以来,北京市共认定10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7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名单即优秀场景名单。此外,还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积极构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北京智能制造新经验、新方法、新模式已形成显著的影响力。

下一步北京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供应体系,建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布局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光电子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园区,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凝心聚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欧盟商会信息与通信技术工作组副主席 Soeren Meyer表示,中欧在智能制造发展中可发挥互补优势,共同创造创新解决方案、推动技术标准制定,共同应对数据安全、互操作性和技能培养等挑战,共同推进制造业向更智能、更可持续未来迈进。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现在企业里用的机器人,比如汽车装配线上大量的机器人都是在封闭环境下工作的,实际上不是智能机器人。未来机器人可以进入开放环境,在制造业机器人走出以往的仓储和制造环节,这是今后一个重要的方向。他强调,在AI赋能新兴工业化的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有着广阔的开放空间和应用前景;企业在推进数字孪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产品、设备的数字孪生,也包括车间、工厂、供应链的数字孪生;在构建大模型应用的时候,要注意洞察企业各种活动及过程中的复杂、高阶关联,AI对世界高阶相关性的认知已经远远超过人类本身。

为推进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发布了三项成果。其中《智能制造系列成果报告》是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共同编制,涵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标准体系、成熟度评估和区域发展五个子报告。

成果发布环节还举行了《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启动仪式,该课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将瞄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总体目标,深入研究智能制造的技术演进趋势、业态模式变革以及推进路径和举措。

同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余晓晖院长发布了《下一代智能工厂的思考》,介绍了引领下一代智能工厂建设的八大变革模式,包括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研发模式、规模化高效自主制造模式、自适应可重构柔性制造模式、净零排放可持续制造模式、超常规极限制造模式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