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枫桥经验” 赋能校园安全治理
中国教育报 2024-04-13 09:30

校园安全治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四川省汶川中学校(南充市白塔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民族与现代相交融,提升民族教育现代品质”为教学特色,确立“求知求真、成人成才”的校训和“启智求真、塑魂强本”的育人理念,奋力开拓民族地区优质教育实践之路。在此基础上,学校将“枫桥经验”运用到校园安全治理中,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直面挑战 完善协同治理体系

之前学校校园安全治理面临安全问题突出、学生心理定位不准等问题和挑战。对此,学校逐步完善安全联动议事平台和协同治理体系,建立起师生关注的“热点地图”;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案例;设立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校长、处室负责人等信箱及线上信访流程,以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学校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法治理论实践体系,广泛吸纳师生组建矛盾调解员队伍,通过热线、邮件、信箱、接访、面对面谈心交流、日常舆情观察等方式,补充完善现有的建议渠道,逐步形成“建议‘一站式’受理—问题常态化研判—矛盾一揽子调处—处置全链条追踪”的运行模式。

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着力推动“四个加强”,即:加强对校园安全设施、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检查和监督,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和协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同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协同联动 搭建校园治理桥梁

为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协同汶川县公安部门、教育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街道办、威州镇派出所等积极探索校地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模式,推动校地双方在普法教育、校园治理、矛盾化解、安全培训实践等方面双向互动,聚焦校园安全治理难点、多发性矛盾纠纷问题和师生防范意识薄弱点,开展“点单式”联商联治联建,推动校地融合治理和安全体系建设。

聚焦校园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学校加快推动矛盾风险隐患收集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涉校矛盾风险隐患定期汇集梳理、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排查和梳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不断拓宽矛盾风险隐患信息来源渠道,延伸感知触角,推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源头化解、动态清零,严防各类矛盾风险隐患交织叠加、激化升级引发涉校安全事件,实现平安校园的基本目标。

为纾解学生的压力与困惑,学校关注、帮扶和引导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存在心理问题等学生,建立了“寝室—班级—年级组—学校”“学生—班干部(安全委员)—班主任—安全处”四级防范体系和“多维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并通过召开“学习空间座谈会”与“生活空间恳谈会”的方式,切实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遏制各类风险个案向涉稳安全事件转化。

“三防”助力 织密校园安全网络

为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感”,学校深化“三防”联动,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一是以“人防”为中心,加强队伍建设,在舆情管控、学生事务、保卫安全、网络安全和后勤保障五大值班系统的基础上,坚持每天24小时安全值守“不打烊”。

二是以“物防”为基础,强化校园治安、消防、交通、防恐反恐等防控设施的配置与升级,加强校园门卫防暴防恐设备安全管理,对校园重点区域、建筑楼宇等安全设施设备做到及时更新完善,夯实校园安全基础保障。

三是以“技防”为保障,升级更换安装星光级摄像机,构建“事前具有预警能力、事中具有快速处置能力、事后具有分析溯源能力”的智慧AI安防系统,推进“智慧平安校园”建设,实现“人在动、屏在看、云在算”。

四川省汶川中学校(南充市白塔中学)将“枫桥经验”这一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应用于校园安全治理领域,提高了校园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取得了积极成果。着眼未来,学校将继续学习和借鉴“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校园治理的方式方法,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文/罗建军 黄琴 罗廷亭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