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基层形式主义,从上级单位不乱下任务开始
央广网 2024-04-11 09:00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三起典型案例。其中,有市县层层加码摊派经营主体增长任务的,有农家书屋实际利用率低造成资金浪费的,还有摊派点赞指标加重基层负担的。

这些典型案例虽然形式各异,但均暴露出一些地方过分追求指标完成度,却忽视发展实际需求和质量的弊病。其根源往往在于上级的考核“指挥棒”出现了偏差。要知道,上级对下级的过度施压,难免使得基层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原本应该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却变成应对上级指标和检查的机械式执行,不仅加重基层工作负担,易滋生形式主义之风,也会损害政府公信力。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就明确指出,强化结果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一些地方的考核评价机制之所以导向形式主义,给基层添负担、添乱,就是把考核变成了从文件到文件,从会议到会议,从指标到指标,导致基层在落实上只能是服务于指标的完成,而不是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种情况的出现又可以追溯到两个直接原因:一是,考核评价部门对基层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现实感”,同时又不重视“打捞”基层工作人员声音,导致在制定任务和指标时犯了“不接地气”的毛病;二是,对基层干部和工作的考核以及具体任务的制定,与民众实际需求和满意度相脱节。要知道,基层工作质量如何,基层到底需要什么,民众最有发言权。在考核基层工作质量和干部表现以及下达任务时,不能将民众的评价和心声结合起来,就难免放大“失真”的风险,最终导向形式主义。

所以,要为基层减负并提高基层工作质量,首先就要从上级单位不乱下任务、乱制定指标开始。基层民众到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解决上又面临哪些现实难题,只有事先掌握了这些实际情况,才能确保任务和指标的制定更加科学、务实,而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形式化落实的诱因。

在这方面,需要创新一些工作方法。如上级单位和下级单位之间建立双向的信息互通机制,而不仅仅是由上至下的单向度指标、文件的下达;制定任务和指标时,必须对应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执行过程中和考核时主动听取民众意见,搭建社情民意“上传下达”的渠道,以确保任务、指标的完成和考核过程始终紧盯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浮于任务、指标的表面。当任务、指标变得务实、“接地气”,才能真正对形式主义顽疾釜底抽薪。

文/朱昌俊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谨防年终岁尾形式主义反弹回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5
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脱身 今年通报多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法治日报 2024-11-28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决不容“我行我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4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求是网 2024-08-22
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被公开通报
新华社 2024-08-21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4-08-19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4-05-30
集中清理基层政务号,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南方都市报 2024-05-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