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高精尖企业180余家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产业园迎来首季“开门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3 15:07

近1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超过2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500套人才公寓……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筑巢引凤”,为企业持续赋能。开园三个月以来,已吸引了180多家高精尖企业入驻,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南中轴文化科技产业园迎来首季“开门红”。

来到大厦内部,7层贯通的中庭设计让整个空间通透明亮,几张明黄色桌椅点缀在中央,为楼宇增添了活力。“目前已入驻的企业有180多家,信息技术产业和元宇宙等是主导,这里就是我们入驻企业之一的霍巴超元域。”

“霍巴超元域”是一家聚焦于元宇宙推广的企业,是园区首批入驻公司之一。办公室里,虚拟技术负责人张琰琰头戴VR头盔,手持握柄,时而转动身体,时而按动切换按钮。“我正在开发医学相关的VR应用场景,只要戴上头盔,虚拟解剖场景便会真实地呈现在眼前,点击不同菜单,可以看到人体骨骼、器官、组织等人体模型,这个内容广泛应用于医院培训与医学院实训中。”张琰琰说,此场景内容的开发他用了一个月时间,目前处于调试阶段。

“园区里与元宇宙、数字科技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非常多,这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霍巴超元域”联合创始人刘作宇说。就在前段时间,公司在园区的穿针引线之下,与园内兄弟企业达成了合作,一场由霍巴科技提供元宇宙技术,园区另外两家企业分别提供IP、策展服务的数字互动体验展,正成为年轻人徜徉其中的热门“打卡”对象。

在“霍巴超元域”的隔壁“中科慧居科技”,办公室墙壁上一面蓝色巨幅大屏吸引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眼球,屏幕上的文字、曲线、数据不断跳跃变换,这是“静态交通城市大脑”图。“这些数据实时记录了全国应用产品城市的停车情况,为各类业态的静态交通资源运维管理提供服务支撑。”公司联合创始人李乐说,园区在政策、资金、服务等各方面都给予企业大力支持,作为一家从事智慧城市服务的企业,未来也会关注南中轴地区的城市更新、智慧停车等内容。

“刚听说公司要搬到大红门时,心里还有点犯嘀咕。”北京宜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魏雪松起初的担忧,源于她多年前对这一带“人挤人、交通拥堵”的印象。但现在,大红门已经成了科技公司的聚集地。“办公室门口就是凉水河滨水空间,离地铁线很近,停车也方便。我们公司的销售人员经常要去全国各地出差,去大兴机场打车半个小时就到了。”魏雪松说,园区运营人员还经常提供“一对一”服务与指导,可谓有求必应。

在商业服务区,这里的生活配套设施十分齐全,元展图文、京东便利店、熊猫范食集、瑞幸咖啡、悦读时光已纷纷开业。“园区是科技发展高地,更是生活配套、产业配套及公共服务高度融合的创新社区。”李京毅说,包括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珈岳健身等多领域产业配套也目前进行了签约入驻,近500套人才公寓即将开业。园区通过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空间,来满足企业员工及周边居民交流、学习、用餐、运动、休闲等复合需求。

“园区的发展,短期有政策、中期作服务、长期为生态。”南中轴(北京)国际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的运维方,董事长闫福用“有”“作”“为”三个关键字来介绍园区发展底层逻辑。自2021年12月公司注册成立以来,他见证了大红门地区从混乱的“三高”蝶变为环境优美、交通井然有序的首都商务新区。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智产业的他,也一直在摸索科技园区的运营之道。

“我们不仅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培育产业生态。”闫福说,公司为企业引入资源、对接资源、提供场景,做精专业服务。同时,为涵养园区文化,公司与三智书院合作,提出“城市禅修”理念,开辟企业交流学习空间。“我们是企业的大后方,更是他们的‘娘家人’,不管是企业发展遇阻力,还是个人生活有困难,都可以来跟我们聊聊。”

为了给大中小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园区定制的办公空间既有三、四平方米的单人工位,10平方米的小房间,20平方米的小套间,也有数百至1000平方米不等的大工作区。目前,园区一期为中小企业开辟的共享办公区已预定一空,园区二期的主体结构建设已经完成,进入了装饰装修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具备企业入驻条件。

闫福介绍,未来,园区将打造一基地(元宇宙产业基地+加速器)、一平台(生态服务平台)和一基金(南中轴高精尖产业投资基金)的“三个一”产业服务支撑体系,聚集更多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在发展成熟之后将形成一个年产值超过百亿的产业新地标。

距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产业园落地“大红门”已整整一季,闫福经常看见到访者在一层“大红门”展屏前来来往往。“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元宇宙大厦’顺利揭牌,看着这里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凸显,我心里特别高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供图/丰台区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