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绩点制,能否让大学生不再“卷分数”
半月谈 2024-03-16 08:29

寒假期间,大学生们不时刷新教务系统,查询各科成绩。与此同时,关于是否取消绩点制,再度引起热议。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展等级制评价试点,探索取消或弱化应用已久的绩点制,以期破除“分数至上”的观念。相关评价制度改革会给高校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改革方向该何去何从?

多所高校试水等级制

在高校里,每逢期末便埋头刷题的大学生不在少数。面对各科考试,学生们“分分计较”。“保研、出国深造、参评奖学金等,都要看绩点。多一分少一分,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北京某高校一名本科生说,绩点是学生的“硬通货”。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平均学分绩点”(GPA)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绩点制在我国已有近40年历史,较常见的为5分制或4分制,不同学校计算方式略有差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绩点制的指挥棒下,一些学生陷入“分数至上”的漩涡,甚至刻意避开难学的课,转而选一些好过的水课。“我们学院有一名老师讲课很扎实,但期末考试给分相对偏低,作业留得也比较多,选这门课的同学就不多了。”重庆某高校张同学说。

“一味追求高绩点成为部分学生选课、学习的出发点。有些学生甚至给教师写信,直接要高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唐平说,学习的重点不是追求高分,而是锻炼逻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怎样打破“唯分数”怪圈?教育界在思考,也在探索。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试点取消部分课程的绩点制,转而采用等级制——设A、B、C、D、F五个等级,85分及以上均得A(优秀),75分至84.9分为B(良好),F对应“小于60分”(不及格)。

尝试运用等级制考核的高校,不只北京大学。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便开始实行等级制。华东师范大学也是国内较早推行等级制记分方法的高校之一。多所高校教务系统负责人表示,等级制具体实施方案可能不同,但改革的初衷,就是要强化素质教育。

有人欢喜,有人担忧

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等级制评价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师生们对此有不同看法。“终于解放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位受访学生表示,大家苦“卷分数”久矣,如今不再为“刷分形式主义”而操心,心态更放松。

分数祛魅后,不少学生放下“内耗”,转而“向内修行”。有受访学生坦言,不再纠结“一分一毫”的差别,可以腾出时间听讲座、参与社会实践。“我希望自己的学校也能试点等级制。”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学生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主管林德龙表示,“分数至上”在束缚学生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无形压力,进而使教学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等级制评价对于教师也是解放,教师的自由度大了,可以探索更多真正有益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设计和过程性评价。这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不过,也有学生对等级制评价有疑虑。“等级制有更多的并列名次,可能带来新的内卷形态。”北京某高校学生小天表示,一些人“卷”不了成绩,就去“卷”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和各类竞赛。

小天还担忧,申请国外高校时通常需要提供GPA,等级制能否“流通”仍不明晰;跨校保研也面临相同问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宋艳表示,为确保国内外高校准确理解相关评价标准,学院会在学生成绩单上附加等级制成绩评定说明。

清华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将百分制变为等级制,但并未取消学生成绩的绩点,而是以等级对应绩点数值。例如,“A+/A/A-”均映射4.0的绩点,“B+”对应3.6的绩点。“这种方式既能弱化区分度,又能确保学生拿到相应的绩点成绩。”

持续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在更大范围因地制宜运用等级制评价,有助于破除“分分计较”,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志趣、潜能激发与德性成长,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广泛涉猎、自由探索的学术殿堂。

小天建议,试点等级制的过程中,要注重体系上下游的衔接,以防“牵一发而不动全身”,如果等级制变成另一种形式的“GPA考核”,那将会背离改革初衷。

图源:视觉中国

“只有衔接好现有奖学金评定、保研、留学等制度,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才能发挥积极效果。”林德龙表示,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学业考查、奖学金评定、推优等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跑道自由全面发展。

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吴叶林认为,等级制评价落地的核心问题不是“绩点”转“等级”,而是“粗线条”评价赋予学生的“自由空间”,能否真正带来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必要重塑大学生学习中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强化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与主体责任,激发学习内驱力。

目前来看,教育评价也应先立后破,对于绩点制还不能“一棍子打死”。在更合理的制度成熟前,绩点制仍发挥着一定的学业水平参考价值。“部分高校的尝试很有意义。”吴叶林说,同时需要说明,等级制只是学业评价的方式之一,并非将来面向全国的唯一选项,需要持续推进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创新。

此外,解决教育领域难题,更要跳出教育看教育。除了探索创新评价机制,各方还应协同发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为各类院校的人才创造多元出口,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大学生生活指南”课:要将“为学”与“成人”有机结合
光明日报 2024-12-04
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招聘3名工作人员
北京市人社局网站 2024-10-29
小小社团,让大学生活精彩纷呈
光明日报 2024-08-13
北青快评|小学实行等级评价,能让学生摆脱内卷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4
小学实行等级评价,能让学生摆脱内卷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4
破解大学生“分数牢笼之困”,高校考评制度改革前后有何变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21
多所高校试点取消绩点 专家:击破“唯分数”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4-01-04
开卷考、取消绩点 北京市大中小学期末考试有哪些新变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