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血液恶性肿瘤容易漏诊误诊!60岁以上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医学微视 2024-01-22 17:30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这是一个我们可能并不熟悉的医学名词,它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其特征复杂且多样,症状隐匿,极易被误诊。

今天就给大家揭开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神秘面纱,以便更好地认识它、治疗它。

1.什么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首先,“巨球蛋白”就是血液中存在有一种很大的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就是机体内抵抗外来微生物的重要物质,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有五种,分别是IgA、IgM、IgD、IgE和IgG。其中IgM的分子量相对较大,并且其在体内也不是单体存在的,往往都是5个亚分子成团存在,叫做五聚体,所以也称IgM为巨球蛋白。

所以,“巨球蛋白血症”指的就是人体内存在大量的IgM。

那为什么叫“华氏”呢?因为在1944年,该病由瑞典医生Waldenström第一次发现并报道,所以这种疾病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简称WM,音译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名字中虽然不带有“瘤”或“癌”,但它确实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是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惰性淋巴瘤,易侵犯骨髓,并伴高黏滞血症,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甚至中枢等器官。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率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到2%,好发于老年人,男性比女性略高一些,发病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不是先天遗传病,但是有家族倾向性,也就说家族中有过这个病史,发病几率比一般人要高,但是发病没有遗传的规律性。

由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呈高度异质性,起病隐匿,故容易被漏诊、误诊,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诊治,造成心、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而危及生命。

2.出现哪些表现要怀疑可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1)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以及视网膜出血引起视力改变;

(2)无明显诱因的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乏力、虚弱、纳差;

(3)持续2周以上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肝脾肿大;

(4)四肢对称性感觉减退、伴痛觉过敏或不明原因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

(5)反复感染,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较常见;

(6)实验室检查提示有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免疫球蛋白IgM升高。

3.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能治愈吗?生存期有多长?

虽然目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仍不能治愈,但也不用担心,它是恶性度相对较低的肿瘤,所以这个病对寿命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但这个病异质性特别强,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情况差别都很大,与病人发病的时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恶性度的高低均有关系。

但一般来说,从确诊到去世,平均时间都在10年以上,所以生存期还是很长的。

此外,并非每一位华氏巨球蛋白患者都需要立即开启治疗。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中指出:单纯血清IgM水平升高不是本病的治疗指征。若血细胞减少考虑是自身免疫性因素所致,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则针对原发病治疗。

4.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1、CD20单抗

CD20抗原是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记物,CD20单抗可结合在其受体上,破坏淋巴瘤细胞,从而治疗B淋巴瘤。因其靶向性强,所以以利妥昔单抗为代表的CD20单抗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指南》中指出,应用利妥昔单抗可能会出现短暂的IgM水平升高,加重高黏滞血症及其他IgM相关并发症。

而主要症状为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或器官肿大者,可以首选含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方案化疗,以较快降低肿瘤负荷。

2、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

90%的WM患者都存在基因突变,分别是MYD88和CXCR4基因突变。但MYD88野生型患者不推荐BTK抑制剂治疗,尤其是BTK抑制剂单药治疗。

3、化疗

目前,适用于WM患者的化疗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如氟达拉滨)和烷基化药物(如环磷酰胺)。它们比传统的苯丁酸氮芥,能进一步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是改善还是有限,毕竟它们仍然是细胞毒性药物,毒性较大。所以,化疗需警惕发生骨髓抑制和继发肿瘤的风险。

4、蛋白酶体抑制剂

目前,蛋白酶体抑制剂有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三种。其中硼替佐米可快速降低IgM水平,故硼替佐米可作为IgM极高或者出现高黏滞血症患者的首选。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