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基金经理们仍满怀希望 公募基金新年应如何破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6 10:38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当2023年的篇章翻过,2024年悄然来到。很多基民习惯打开账户检验一下过去一年的收益情况。过去一年,哪些基金逆势取得了成绩?哪些基金垫底?明星基金经理们表现如何?基金经理在新的一年有什么布局思路?这些问题也备受广大基民们的关注。

北交所主题喜提“冠军基”

2023年主动权益收益榜关键词是“北交所”,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中,北交所相关主题有4只入围,分别列第一、第三、第八及第十。2023年10月起,北交所概念股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亮点。2022年11月21日上线的北证50指数,在2023年年初迎来一波涨势后,便一路震荡下行,一直到10月下旬触底反弹,开启大反攻。10月24日至12月31日,北证50区间涨幅高达53.23%,收复年内前期跌幅后全年仍收涨,涨幅14.92%。北交所市场的红火让北交所主题基金大放异彩,华夏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以58.56%的回报居主动权益收益榜榜首。

“冠军基”的基金经理顾鑫峰回顾2023年时表示,“2023年上半年,我们抓住了北交所服务器液冷公司和相关算力公司的机会,并在较高位置兑现收益,同时,也较早地介入北交所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核心优质公司并已兑现收益。此外,我们还参与了部分北交所战略配售,虽然参与金额不大,占比也不大,但介入成本较低,也都取得不错盈利。”顾鑫峰称,华夏基金对北交所非常重视,较早就在投研端对北交所标的进行研究、覆盖与跟踪,因为研究深入、覆盖早、介入早,今年表现还行。

展望2024年,顾鑫峰认为,经过接连上涨,目前北交所股票估值确实有较大修复,但相较科创板依然有不小折价。不过顾鑫峰也提示投资者,行情不是线性发展的,到一定拐点后会加速上行。“俗话说,涨得快,可能跌得也快,因为涨得越快浮盈筹码比较多,它天然有获利了结的动力,所以,我们也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追高。”

6076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负

虽然部分基金取得高收益,但是2023年对于整个基金业来说,总体收益率并不理想。过去一年,公募基金市场6076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负,总占比超七成。其中,年内收益率亏损超40%的基金共有52只。

由于2023年新能源行业表现不佳,导致主动权益排名末位的基金也来自该赛道。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混合C的2023年业绩回报为-46.50%,该基金2022年4月20日成立,截至2023年末成立以来回报为-49.25%,堪称“腰斩”。2023年12月30日,该基金发布变更基金经理的公告,原基金经理施敏佳因个人原因离任。目前该基金由郑众单独管理。郑众2023年11月28日才正式开始管理基金。

据该基金产品资料概要,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成立于2022年4月20日,主要投资于新能源主题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在2023年三季度报告中,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阳光电源、拓普集团、钧达股份、德业股份、隆基绿能、固德威、锦浪科技、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捷佳伟创。可以看出,光伏概念股几乎占据了前十大重仓股的半壁江山。

2023年有13只主动权益基金的年内业绩亏损超40%,143只主动权益基金的年内业绩亏损超30%,其中不乏中信建投基金、广发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国联基金朱晓明、杜超共同管理的国联新机遇因年内亏损45.84%排名倒数第二;诺德基金牛致远管理的诺德优选30年内亏损为44.90%,位列倒数第三。上述两只基金产品也均为“迷你型基金”,基金规模不超过0.5亿元。中信建投低碳成长A、国联安气候变化责任投资A、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A、鑫元清洁能源A、中银证券优选行业龙头A、中航新起航A、大摩基础行业则位列倒数第四至倒数第十,2023年度基金业绩分别为-44.78%、-43.77%、-42.91%、-42.34%、-41.98%、-41.79%、-41.39%。相关数据显示,整体排名靠后的基金产品中,“含新能源量”颇高,国联新机遇、中信建投低碳成长等基金均重仓新能源板块。

针对2023年公募基金业绩分化的情况,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去年QDII基金整体表现好于权益类基金,是因为A股市场表现为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持续震荡,导致权益类主题基金业绩下滑,产品收益率出现明显分化。

明星基金经理整体“实意”

但“冠军魔咒”被打破

2023年,基金经理离职,再次成为公募行业的热议话题。Wind显示,2023年,共有128家基金公司旗下320名基金经理离职,这一数量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从公告披露的基金经理离任原因来看,多为“个人原因”及“个人发展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业绩压力、个人选择及机构内部调整等,都可能是基金经理离职的原因。

在2023年离任的基金经理中,不乏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基金经理,包括招商基金王垠、华泰柏瑞董元星、宝盈基金陈金伟、英大基金汤戈、中加基金冯汉杰、汇丰晋信程彧等,以及频上热搜的“昔日顶流”诺安基金蔡嵩松。业内人士分析,这也跟基金经理“去明星化”的趋势有关。

明星基金经理主动“瘦身减负”,更好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比如信达澳亚基金的冯明远,在11月中旬卸任了两只基金,管理规模再减25.73亿元,减负后,其管理规模合计为162.08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在行情好的时候,明星基金经理号召力强,往往是一面旗帜,但是差的行情下往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多。基金业绩更多是公司整体投研结果的输出,没必要过于强调个人作用。明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这也倒逼基金公司推动投研一体化建设,为基金经理打前阵提供更大支持。

明星基金经理的表现依然是市场的热点话题。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界的冠军“冠军魔咒”今年没有再出现了。这个“冠军魔咒”就是前一年的收益冠军往往第二年表现都不佳,甚至垫底。这个“冠军魔咒”被2022年主动权益冠军万家基金黄海打破了,黄海管理的产品2023年仍跑出不错收益,其管理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及万家新利2023年均录得正回报。且黄海在管多只产品近两年回报均超过60%,不仅如此,其管理的基金近3月、近6月、近1年等多个时间维度来看,业绩排名均十分靠前。

“2024年我的目标是做到30%以上的收益率”

面向未来,基金经理们仍然满怀希望。华夏基金经理周克平表示,展望未来,市场处于低位,更多考虑的是进攻。从宏观经济角度,我们认为当前经济已经接近底部,随着地产政策推进,地产对于经济的拖累逐渐进入尾声,消费信心逐渐恢复。而权益市场调整到目前这个位置,很多资产被严重低估,尤其是中国的优秀的成长类资产,集中在市值100亿元到1000亿元之间的公司。前海开源基金经理曲扬也认为,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回升的初期阶段,很多具有长期较大成长空间的行业和公司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2024年我的收益率目标是希望做到30%以上的收益率,旗下基金业绩冲进前50名。”一名基金经理对北青报记者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