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进乡村 集体经济活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07:14

科班培养村内人才,吸引研究生、博士生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草莓书记”带领村庄“集体创业”,村集体收获“第一桶金”;人才返乡助力家乡建设,边干、边学、边成长,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企业老板辞职返乡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文旅融合新路径……近年来,北京市组织实施村级后备人才星火计划,持续培养储备村级后备人才,并分批次选派第一书记开展接续帮扶工作,为全面推进首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走出了经济发展新道路,乡村居住环境也有了大改善。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进大兴、顺义多个村镇,探访这些乡村是如何找寻自身的发展之路。

大兴区黄村镇三间房村

年轻人带来“大想法”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

近年来,大兴区着力破解农村后继乏人、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坚持“内培外引”,创新实施“新国门·青苗”百名书记后备培养计划,“六定六强”举措助力14人成长为村书记、副书记,科班培养等“四个一批”模式带动各镇党委下深水挖潜,全区共储备1128名村级后备,40岁以下达83%,大专以上学历达80%,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曾经的三间房村,百姓收入来源依靠‘瓦片经济’,家家都是厂房结构,楼下堆材料,楼上住人,村庄生产生活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村庄环境一落千丈,毫无发展可言。”大兴区黄村镇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亮告诉北青报记者,经过科班培养回村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历时三个半月,将全村270处“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全部清零,拆除私搭乱建4.5万平方米,疏解流动人口9400余人。

“乡村发展的核心,还是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王亮告诉北青报记者,如何让村民“富”起来,成了他的主要工作目标。为此,他积极尝试探索村庄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路径,在全镇率先尝试大物业管理模式,成立北京叁间房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全面开始“村企联建、村企共管”的管理机制。由物业公司将村民的闲置房屋收回,统一进行设计、装修,打造高端人才公寓,与周边开发区企业对接,成功出租院落47个,房屋1319间,村民租金收益从每年每户8万元增长到9.7万元,增长约21%。

图书馆.jpg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村庄的人口结构转变了。我们村庄现在有200多名研究生,20多名博士生,博士生占比将近千分之五。”王亮说,这些年轻人的思路更清晰、思维更广阔,他们无论从土地治理、乡村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都给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大想法”。为了“留”住年轻人,三间房村还建设了“袁安书院”“博士小院”等。村庄建设的公共文化驿站,在满足年轻人需求的同时,也成了村民阅读、休闲的好地方。

大兴区榆垡镇东麻各庄村

“草莓书记”带头干集体创业收获“第一桶金”

近年来,大兴区实施“头雁”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创新“村书记大讲堂”“第一书记演武堂”等精准赋能。同时,每村每年匹配32万元第一书记经费,支持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致富项目。

微信图片_20231127212802.jpg

在大兴区榆垡镇东麻各庄村的农业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给草莓疏花除草,村内直播室里,村民热火朝天地为草莓上市预热。东麻各庄村第一书记高巍说,“一颗草莓成为我们壮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投产当年就实现集体增收20余万元,带动村内15人就业,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榆垡镇东麻各庄村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高巍驻村以来,以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丰富业态,有效“点燃”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引擎,实现脱低消薄的目标。

“现在农业大棚的位置,原来是一片闲置的个人农地,旁边常年堆放着垃圾,不仅破坏环境,耕地也都破坏了。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我们重新把地流转到村集体,成立了现在的北京丰浓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棚草莓。”高巍告诉北青报记者,那时,他上门求师问道、下地种植钻研,对草莓种植从头学起,并最终克服了草莓无土栽培、施肥、滴灌等难题。

大棚太高,村民起初不敢上,高巍第一个带头爬上去;种草莓的架子村民不会安装,高巍自己上网学着装;种植初期,高巍连续一个月没回过家,天天泡在棚里和村民一起劳作;高巍四处奔波,与厦门航空等企业签订协议,建议村里的饭店新增草莓汁,打开了草莓的销路……到了收获的季节,棚里的草莓大丰收,合作社赚到了“第一桶金”,高巍也得到了“草莓书记”的响亮名号。

后来,高巍还在村委会建了直播间。不光合作社,村民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直播,直接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出去。

顺义区南彩镇河北村闭环机制培育后备军

推动农村事业接续发展

2014年正式运营的顺义区南彩镇河北村民俗园,是以“传承民俗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寓教于乐文化学习场所。在民俗园开业初期,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很欠缺。当时的村书记找到正经营物流公司的金治国,问他想不想回村,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2016年,经前期在村里的埋头苦干打下的群众基础,金治国从一名后备干部成长为河北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能打响民俗园的知名度,金治国深入村集体产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在来年的春节前争取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办了首届河北村民俗文化节。民俗表演、地方小吃、滑雪,民俗园的知名度一下就扩大了。现在民俗园已发展成为集娱乐、餐饮、亲子、教育、体验于一身的三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北京休闲农业五星级景区。

随后,金治国又带领村民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建大棚、更新果树、打井……他亲力亲为,努力盘活了1000亩双河果园用地资源,并结合顺义区樱桃产业发展实际,实施新品种樱桃绿色种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最终,双河果园产的红灯樱桃在2023年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樱桃擂台赛中获得了特等奖。

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乡村经济活力激活了。金治国又带着村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下功夫。“我村分为六大片建立了‘两委’、片长、协管员、实管员三级网格工作机制,这样大家都能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金治国说道。如今,河北村获评北京市首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顺义区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发现、选拔、培育、使用闭环机制的意见(试行)》,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输送不竭动力。

顺义区后沙峪镇西田各庄村

筑巢引来金凤凰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3月,顺义区面向全市公开招录35周岁以下大学生村务工作者,择优选聘与顺义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优秀年轻人才,3300余人踊跃报考,经过层层筛选,419名大学生村务工作者脱颖而出、回村工作,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

顺义区后沙峪镇始终坚持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以来该镇着力打造“峪才工程”,大力培养农村后备人才。“峪才”即“育才”,也专指后沙峪的人才,“工程”则体现这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峪才工程”实施以来,后沙峪镇通过多渠道精挑优选、多方式锻炼培养、多维度关注储备,不断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2022年4月底,应届本科毕业生,同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的邵佳琦,根据后沙峪镇的安排,到西田各庄村任职村务工作者。他主要负责12345便民热线工作、协助村内居民办理民政相关业务,以及村内共青团工作。今年3月,邵佳琦顺利地通过了顺义区第一批统招的村务工作者招聘考试。

像邵佳琦这样的年轻人,将他们的发展新想法、工作新做法带到了村里来,同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锻炼。

深入基层一线,邵佳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一些村民通过便民热线反映的问题中,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政策规定与法律法规的解读。由于我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不得不与专业人士以及多个部门进行交流沟通,以便学习并掌握这些法律法规。”邵佳琦边干边学,在遇到一些政策规定难以找到合适的咨询人员或部门时,他就自我钻研、逐步熟悉。慢慢的,他一方面收获了村民和村委的信任,自己也逐渐成为村内的优秀人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