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制”都不够用?警惕形式主义指标困住基层干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09 10:15

摆好桌椅、人员就坐、拍照上传,录入系统……像这样针对群众的“理论宣讲”,某镇一个月要搞好几十场,“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不说破而已”。媒体调查发现,当下一些地方在检查各项工作时一味盯着留痕看,很多基层工作不得不在指标考核体系中“打转”。

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指标,令基层干部无从招架。有的赋分越来越具体,“千分制”不够用,还整出了“双千分制”;有的考核越来越密集,日调度、周评比、月总结,“今天播种、明天催收”时有所见。于是乎,有的单位有的部门,“一天工作10个小时,起码五六个小时在搜集、报送各种资料或者填表”。更有一些基层单位特设“表哥”“表姐”岗位,专门负责单位的各项填表报材料工作,以期能够顺利过关。

而相较无谓消耗的人力物力,更值得警惕的是扭曲的考核指标。如要求“一刀切”,以北方某县为例,上级发文要求某工业产品生产总量不能超过去年,但该县此项产品效益不错,上半年便完成了指标,不停工考核“不好看”,若停工,工人收入、运营成本又怎么算?再如考核“僵硬化”,同一套指标,生态县区因企业税收少束手无策、惴惴不安,工业强县也因自身基数大增速不明显而排名靠后倍感委屈。

一边是压过来的考核指标,一边是错了位的现实情况,两相拉扯之下,有的干部选择“硬着头皮扛”,承受在考核体系面前“拉胯”的风险,有的则一味“向上看”,忽略群众和基层最实际的需求,更多的则是在不断“权衡”,来回来去纠结。如此这般,显然会影响干事创业的热情,拖累基层落实工作的效率。

指标考核是现代管理的抓手之一,对基层工作进行一定量化考核当然很有必要。某种意义上,强化考核督导,也是狠抓落实的重要推力。但凡事过犹不及,当考核指标过多过滥,逼着基层对照指标搞“针对性留痕”“技术性报数”,负面效应便直线上升。

其实,设计出台某项考核指标前,到基层多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将一个地区的既往基础和现实状况摸清楚,对可能引发的新矛盾多加考量,就不至于跑偏错位。而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渠道抓手,让指标量化体系更加立体全面,与基层工作形成良性互动,本来也是推行考核督导的初衷。

“基层干部绝不是害怕辛苦,而是希望累得值得、忙得有意义。”基层干部是干事创业的一线队伍。将他们从层层表格庞杂指标中“解放”出来,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干成事,才能更好推动社会发展向上向前。

文/田闻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谨防年终岁尾形式主义反弹回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5
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脱身 今年通报多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法治日报 2024-11-28
人民日报:考核勿搞“繁琐哲学”
人民日报 2024-10-10
根治形式主义要一抓到底
经济日报 2024-08-28
推动基层减负向治本深化
中国青年报 2024-08-23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求是网 2024-08-22
用改革创新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2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4-08-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