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鞭、舍利、回四季……都是啥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6 14:00

◎阎泽川

“洋酒”旧称“鬼子酒”,是对所有外国酒的统称。清末学者徐珂在其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有文字记载:“嘉庆某岁之冬至前二日,仁和胡书农学士敬设席宴客,钱塘汪小米中翰远孙亦与焉,饮鬼子酒……鬼子酒为舶来品,当为白兰地、惠司格、口里酥之类。当时识西文者少,呼西人为鬼子,因强名之曰鬼子酒也。”

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年仅19岁的同文馆学生张德彝“膺命随使游历泰西各国,遨游十万里,遍历十六国,经三洲数岛,五海一样”走出亚洲,出访欧洲,在他的《航海述奇》中提到:“司宫官请饮三鞭、舍利等酒,佐以樱桃、地椹。”“三鞭”即是“香槟”的谐音。“舍利”即是甜酒“雪利”译音。在记述第二次出国见闻的《再述奇》中,张德彝在美国依然常喝三鞭和舍利,还喝到了回四季(即威士忌),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合众国有酒名回四季,力大而猛,味醇而沉。”在《三述奇》中,张德彝还喝到了“阿斯堤”(今译阿斯蒂),他在日记中写道:“早饭饮得义大利国酒名阿斯堤者,其色白,味如三鞭,酒力稍大。”

慈禧太后在鬼子酒的面前曾闹过不少笑话。有一次,外国使臣把一瓶香槟奉献给她,她命令后宫太监启瓶,却无人会开。后经几番辛苦才弄开由铁丝紧箍的软木塞,“砰”的一声,软木塞飞弹升空,酒液带着气体冲出数米之外。慈禧见状惊喜交集,转而又对太监大发脾气,骂他们无能,数人因此而被处以几十大板的处罚。之后,太监们认真研究如何对付这鬼子酒。他们也颇聪明,知道软木塞飞弹而出是因瓶内的气体作怪,于是先在软木塞上钻个小孔,先让气体跑掉,然后再拔出瓶塞,终于能够安然无恙地开启酒瓶。

《清稗类钞》还有另一则关于鬼子酒的记事:李鸿章任北洋大臣期间,曾应德国海军大臣之邀到德舰一行。德帅请李鸿章喝酒,酒罢还赠送一瓶酒给他。李鸿章回来后,把酒瓶的西文译出来,才知道此瓶酒酿于公元15世纪,存放了400多年,值200英镑,相当于当时我国银币两千余元,堪称世界第一古酒。

鸦片战争后,洋酒随着大批的洋货不断涌向中国市场,但是有能力购买及饮用的人都是些官僚买办。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频繁出入境的港澳同胞和众多的华侨回国观光,带回许多各式各样的洋酒,他们国内的许多亲友也得以一尝洋酒的滋味。但作为一种进口商品的买卖却是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以后的事了。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赏读|《接吻的中国史》西风压倒东风 过渡中的民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