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
学习时报 2023-11-17 09:45

政府部门过紧日子,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支出的重要举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杜绝奢靡浪费等现象。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对加强财政改革与管理、做好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是我们应对眼前困难的权宜之计、一时之举,而是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是为人民理财、勤俭办事业的内在要求。人民财政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严控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坚持过紧日子,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生动写照。从瑞金时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时的小米加步枪,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到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虽然经济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近年来,按照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采取了诸多积极有效措施,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保障了财政经济平稳运行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当前,完成中央部署的各项重大任务,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持续抓好过紧日子。过紧日子,不仅是一个财政管理的概念,要求提升预算科学性,统筹安排好各项财政支出,讲究花钱的绩效,而且是一个治理的概念,要求以政策优化和体制机制改革来提高政策效能,降低政府运转成本和公共服务供给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首先是确定财政支出的重点和优先顺序,继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在保证国家治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支出以及医疗卫生、社保、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的社会性支出的基础上,继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的一般性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及影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财政支出。对于低效、不合理的支出,坚决做到能压尽压、能禁必禁。其次是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完善预算编制方法。优化收支预测方法,提升预算编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的质量,避免在收支上出现“远的看不清、近的看不准”现象。运用好零基预算理念,完善预算编制的技术基础,打破支出结构固化。优化绩效目的和手段,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并将绩效管理有效嵌入预算编制和管理之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再次是健全权责一致机制,坚持“钱”与“事”有机统一,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协调性。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破除部门利益藩篱,避免形成政策合成谬误,减少由于部门决策不当或政策不协调造成的各项治理成本。统筹全盘和未来发展趋势,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降低公共服务供给成本。此外,还要提升预算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统筹能力,完善中长期财政规划,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发展关系,加强政府规划、政策与预算的衔接,增强决策的全局性、前瞻性和连续性。进一步探索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之间的有机统筹制度,形成紧密衔接、功能互补、统一完整、资金高效使用的预算体系。

“财赋者,邦国大本。”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勤俭办事业的方针,而且在当今国家治理实践中具有深层内涵和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坚持节约支出、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有机结合,提升财政管理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将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落到实处,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文/陈龙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