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后当交警 勘查现场15年无错漏
南方都市报 2023-11-03 12:31

“这辆车不是转弯,是直行!对方车辆全责!”他扫了一眼10厘米长的刹车痕,斩钉截铁地说……这位很有底气的交警就是张雷,清华大学博士后,汽车工程专业高材生,行业领域专家。从事交通事故现场勘查,15年无一错漏。

同事们都说,张雷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他懂痕迹、懂法医、懂法律,他自己就是一个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系统开发+行业标准制定的“工作室”。而张雷却觉得,是自己这个岗位,给了他无限的可能。

近日,“清华博士后当交警15年勘查无错漏”登上微博热搜。张雷表示:“想要做一些实事。”

选择

从事汽车工程专业领域研究多年 在“小庙”有大作为

今年48岁的张雷一贯给人理性严谨的印象,其实他是个对热爱充满执着的人。从吉林工业大学博士,到清华大学博士后,张雷一直从事汽车工程专业领域研究。

据张雷介绍,他所研究的方向,不仅仅是给汽车配个安全气囊、搭建个安全系统,而且要综合性考虑汽车安全性设备的配备、汽车整体设计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我那时跟着导师做汽车可靠性研究,当时国内没有研究这个课题的。”

也正是因为领域内“独一份”,从2005年起,张雷就和导师一道作为专家,参与了多起重大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责任认定工作,也和公安交管工作结了缘。

2008年,张雷面对多重择业选择,院校、科研单位、国企、外企……最终,张雷决定去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交通事故处。“我同学、我家人那时候都不理解,觉得‘庙小’,可是我知道他们刚刚成立了一家全国首个省级公安交通鉴定司法中心。我更想要做一些实事儿。这个领域大有可为。”

专业

凭借专业能力在事故现场勘查发挥决定性作用

穿上警服,进入事故处工作,张雷很快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多起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责任认定工作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让张雷印象深刻的,是一起三死一伤的交通事故,死者是一名成人和两名儿童,事故车辆是一辆带斗的电动三轮车。起初,大家根据三轮车上留下的血迹,怀疑驾驶人是死者中的成人。但是张雷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交通事故中,人体被高速运动的车辆撞击后会发生剧烈的旋转和运动变化,其血迹形态生成的过程要与运动过程相结合来判断。”

在领导的支持下,张雷对现场、对车辆、对死者又进行了深入的勘查,张雷判断,驾驶三轮车的人不是死者,而是伤者。最终的事实也证明,张雷的判断是准确的。

十年的理工科学习和研究,早已形成了用哲学思维模式去系统性、全局性、动态性地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做好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基础。

创新

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 荣获多个国家奖项

“我们之前和清华大学合作做过交通拥堵经济损失评估,往往直接经济损失不大,但拥堵造成的误工、运输、燃油、环境影响等等经济损失计算下来,非常巨大。”随着工作的深入,张雷发现了“大有可为”的更多可能。

“我们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其中两个比较费时的环节是拍照和画图。一般事故一套流程走下来,也要至少1个小时。”张雷介绍,三四辆车连环追尾的事故,就有20到30处痕迹要拍照并标记在图上,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能够标定痕迹的大小和位置,一般要取横向和纵向两个数值。“此外,画图是否规范,是否标注准确,是否能够体现车辆的行驶过程,都直接决定事故事实的确定,甚至决定案件的定性和责任认定结果。”

他从测绘照相技术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研发设计了可以折叠、便于随身携带的标尺和能够自动化生成痕迹数据和现场图的“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置系统”。

“民警只用把标尺往痕迹附近一摆,使用测绘相机拍一张照片,回到单位,将图片输入系统、用鼠标一点,每处痕迹的大小、位置就出来了,再一点,现场图就直接生成了,等于说把以往在现场要做的工作,放在了后台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一次,4辆车相撞事故现场面积大,至少有几十个重要的痕迹。张雷带领团队使用自主研发的这套技术,仅用12分钟就完成了整个现场的勘查工作,极大缩减了现场勘查时间,缓解了路面拥堵。这项科研成果被北京全市交通事故部门广泛运用,并推广到全国,先后获得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一起酒驾案中,监控录像显示,撞车瞬间车辆的车速很快,根据现场的痕迹,利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根本无法对车速进行测算。张雷决定对监控视频图像进行分析,综合一系列因素后,他通过数学运算得出车速。最终,鉴定车辆肇事时的车速在110.6~121.7公里/小时,远超70公里的限速,为案件的定罪量刑提供了重要依据。

基于此案,张雷主持制定了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GAT1133-2014),成为全国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主要方法。

根据统计,北京、上海和天津使用该标准方法进行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比例均超过90%。

投入

出现场、钻研课题“忙得脚不沾地”

张雷总说,“要重视基础性工作”“要综合性地看待问题”“要真正服务于实战”。

为了将自己的技术推广出去,让交通事故鉴定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张雷带领团队主持制定、重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6项,开展全局交管系统民警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民警现场勘查、照相、绘图、检验鉴定、事故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那几年的张雷,把一腔热血和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张雷的同事回忆:“(他)经常在单位忙到半夜,最长一个多月都没有回过家,白天出现场、检验鉴定,晚上起草行业标准、申报科研课题,忙得脚不沾地。”

毫无保留忘我地忙碌给张雷带来的,除了行业领域内不可撼动的地位,还有几近致命的“冲击”。2014年,张雷被查出患上了肺癌。整整5年的时间,他都在积极治疗,但是身体状况太差,让他不得不在事业上“沉寂”下来。

“只要积极面对,没有攻破不了的难题。”这是张雷的信念。2019年,张雷重回岗位,再一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他依然常常出现在交通事故现场,也依旧是那个在疑难中“抽丝剥茧”还原真相的“定海神针”。

现在,在张雷的脑海里,每天还是盘桓着很多事情,国内前沿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交通事故人才培养、鉴定中心创新发展建设,以及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给交通事故带来的挑战。

张雷把这些都视为机遇,他要乘着这股东风,让交通事故鉴定工作提档升级。

他总说,“别怕事儿小,要把事儿做好、做扎实。”他一点一滴地研究照相、绘图、勘查技术和装备、车速计算、车辆检验、痕迹比对、驾乘关系、特征损伤、模糊图像、摄影测量、汽车电子数据、综合致因分析、拥堵经济损失评估等技术,从一个个交通事故现场中发现规律并加以研究和应用。张雷觉得,这些工作看似事小,但件件都系着大事。“它们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关系到一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关系到汽车行业的变革和未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和人们的安全和利益。”

文/黄亚岚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