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举行,会上发布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记者注意到,本场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主办。新组建的国家数据局的首任局长刘烈宏首次公开亮相,在论坛上作了发言。
刘烈宏在论坛上表示,十年来,中国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积极深化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亮丽风景。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将不断加强与共建国家数字经济领域交流
为拓展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从20个方面提出未来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设想,包括加强数字互联互通,促进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等。
近期,国家数据局动作频频,逐浪数字经济,中国数据领域相关重大改革正蓄势待发。
各方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和数据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国际化大合作之路,指向打造合作共赢的数字经济。
此前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发布会上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时说,中国将不断加强与共建国家数字经济领域交流,拓展数字经济务实合作领域,进一步推动发展红利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将“激活”万亿数据资产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我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和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继续保持在10%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新引擎。
“短期看,数据基础制度将催生3000亿元到5000亿元规模的数据交易市场,中长期看,数据资产相关市场潜在规模将在60万亿元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表示。
王建冬分析认为,“十四五”期末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规模,是一个巨大蓝海。开启这一蓝海的“金钥匙”,就是建立起数据登记确权、评估计价和资产入表的政策“闭环”。
今年8月份,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为数据资源确认资产列入企业财务报表进一步铺平道路,也预示着相关政策框架日益成熟。
北京、贵州、上海等地也相继发布有关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地方政策,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抢占先机培育产业。
共建“一带一路” 迎接全球化数字经济浪潮
数字经济一定是全球化的。
当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与之相呼应,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数字丝绸之路”正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数字桥梁。
可以看到,数字经济畅通了共建国家间的经济循环,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共建国家产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引擎,而中国将会进一步深化这种合作共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此前表示,中国将重点做到“三个深化”。
一是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共识。依托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开展数字经济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的数字经济的议题谈判,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等框架下推动数字经济治理规则构建,广泛凝聚发展共识。
二是深化数字产业国际合作。依托现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机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拓展数字产业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
三是深化数字经济红利共享。务实推进数字经济的交流合作,鼓励中外企业高质量开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数字教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合作,发挥数字技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与共建国家的人民更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