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学校!重庆大学一学院百名师生合拍一部微电影
上游新闻 2023-09-22 12:30

近日,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近百名师生前后用时半年,一起打造的一部教改联合创作实践电影短片《融冰》,在南岸区先锋电影院展映。

老师带着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实践,用当代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寄语学子“做最大最美、盖过星河的梦”。

从一个提议产生了灵感

2020年,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系主任黄鹏,在带队参加“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时,跟南开中学国际部合作拍摄了一部片名为《佳佳的烦恼》的短片,赢得了很多奖项和荣誉。

在看到该短片后,原重庆大学校科协秘书长刘敢新向黄鹏提议:“能不能拍一部体现当代科学家精神的影片,结合重庆大学工科特色,把教育的元素放进去,拍给孩子们看。”

这个提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盘旋于黄鹏的脑海,最终在2023年,他决定将其付诸实践。在前期筹备的三个多月过程中,黄鹏带领学校师生根据重庆大学当代科学家真实故事改编出了剧本。黄鹏发现,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以师生团队为主,改进创作方法,一边写剧本,一边就能培养学生编剧能力。

那么后续在拍摄中是否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让学院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参与进来,都能学到东西呢?这个想法,得到了学院所有老师的积极响应。在组建拍摄团队时,黄鹏找来了学院导演、编剧、广播电视编导、表演、影视美术设计、播音、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专业老师12人,由他们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了近百人的电影团队。

黄鹏也找来了自己带的研究生,创作过程中担任执行导演,指挥他们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每个人都定好具体岗位,做具体的工作。“相当于提前在学校进行了社会实践。”黄鹏说到。

一碗吃了一下午的重庆小面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碗吃了一下午的重庆小面,最后它都发苦了……”电影短片《融冰》的主角赵响的饰演者高高回忆,正在表演专业就读大三的自己,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真真切切品尝到了拍戏的不易。

在当日一场“吃面”的戏中,因为拍摄时上空不时有飞机飞过,干扰收音,重复拍摄了多次。从下午六点面摊老板帮忙煮了一碗小面并且离开后,这一碗面,高高足足吃到了晚上11点过。面已经发苦了,但依然要表现得吃起来很香。这是第一次当主演的高高收获的第一份经验:这不是帮师兄师姐们拍毕业作品,真正的片场,和自己想象的不同。

人物和镜头之间的关系,景别与表演之间的关系,都是领会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的事情。“近景要更多注意微表情,远景要注意肢体动作,要注意自己在交流时的反应……”高高说,以前在表演课上学到的东西,这一次都在镜头前得到了实践。

“我在现场一般不开口,不希望给学生压力,希望他们有自己的创作空间,不一定要做到多么完美。”和高高演对手戏的表演专业老师张大涛说,这一次他的身份定位是演员。他在拍戏时一般不会开口指点,但在拍摄后会拉着学生一起反思,改进缺点。

“这次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十分难得的经历。”张大涛说到,本次拍摄过程完全是按照工业化电影的拍摄流程,让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就体验到了真实工作中的场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收获满满经验。

希望成为长期例行计划

因为拍摄的是三、四十年前的场景,为了还原当时的校园生活场景,电影短片《融冰》的美术指导花了很多心思。“我们要找房子、找道具……为了追求细节到位,使用了特别多的小道具。”在拍摄期间,美术指导李云靖带着学生们边学边做,学生们有的现场跟拍,有的去布置下一场景片场,有的在找房子的路上……

李云靖是美视电影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老师,主要教授话剧、歌剧、舞剧的美术设计,影视场景设计等专业内容。“学生们都是早出晚归,甚至拖着被子,在不影响拍摄的情况下就睡在现场。”李云靖说。

“只有系统完整地经历了一次剧组完整的工作流程,经历了困难,才能得到成长。”《融冰》剧组请来的摄影指导梁家源为同学们点赞,这一次,他见到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什么用这个镜头?机位为什么架在这里?怎么打光?梁家源会让学生们上手去做。在梁家源看来,这一次拍摄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同学们未来到剧组工作将面临的情况。

“在电影短片拍摄的过程中,我们达到了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的目的。”黄鹏说,“希望能够推动这样的课改能够长期作为例行计划执行下去。”

文/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