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今年新建14处生物保育小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15:22

大兴区正在持续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生物多样性”是国家森林城市测评指标中的一项指标。近年来,大兴区依托百万亩平原造林等工程,填补生态林断带,大型森林、湿地等斑块实现互联互通,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建设了类型多样、自然稳定的生物栖息场所。截至目前,大兴区已建成30处生物保育小区,今年还将建设14处,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

9月20日,北青报记者来到大兴区采育镇倪家村,一处占地面积约200亩的生物保育小区隐藏其中。沿着石子小径向前走,只见道路两侧尽是高大乔木,油松、华山松、毛白杨、海棠、碧桃、银杏……满眼绿色一望无际。林下遍植丁香、金银木等耐阴灌木,花草葳蕤、野趣盎然。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落下来,带给人一派和谐安宁之感。

向密林深处走去,一处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的小微湿地跃然眼前,四周栽种着香蒲、迎春、石竹等植物。不时有飞鸟掠过,或用翅膀拍打水面,或俯下身去畅饮一番。侧耳静听,林草间传出蛐蛐儿、野鸟的鸣叫声,令人心旷神怡。

据大兴区林业工作站副站长李维根介绍,该片区域是北京市首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地块,2018年进行改造提升,建成生物保育小区。

“随着北京持续开展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首都生态空间逐步扩大。我们不仅要种好树、养好树,还要经营好这片林地。”李维根说,“位于采育镇倪家村的这片林地位置相对偏僻,人为扰动较小,我们将其打造为近自然、生态型生物保育小区。为吸引更多小动物在此安家、栖息繁衍,保育小区内不仅建设了小微湿地,还搭建起多处“本杰士堆”。

李维根带记者来到一处本杰士堆旁。如果不特意介绍,人们会误以为这是一片随意堆放的枯枝。李维根说,本杰士堆的做法并不复杂,先在林地里挖一处1米到1.5米深的土坑,然后把石块、树枝、树叶等堆在一起,并用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通常情况下,本杰士堆的地面高度在1米到2米,其外围会种植蔷薇等多刺植物作为天然的保护屏障。

虽然做法简单,但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意义非凡。据介绍,本杰士堆中心的土壤让本地植物茁壮生长,而外部的干树枝、石块既可以让小型野生动物在下面筑巢,还能保护植物的根不被啃食。这样一来,本杰士堆就能持续不断地为食草动物提供新鲜食物,吸引动物在林地里安家。下面的土坑“上宽下窄”,具备一定的梯度。冬天落叶发酵的时候,不同深度的土壤层温度也不一样,越冬昆虫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温度需求的土壤空间。

除了搭建本杰士堆,该生物保育小区还采用悬挂人工鸟巢、制作昆虫屋、补种食源蜜源植物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隐蔽地,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不断提升。目前,该生物保育小区内已发现野兔、黄鼠狼、刺猬等小动物在此安家,观测到的鸟类增加至20种以上,包括啄木鸟、喜鹊、灰喜鹊、山雀、白头鹎、野鸭、野鸡等。

据悉,大兴区今年还将建设14处生物保育小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