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
经济日报 2023-09-17 11:45

浙江千岛湖以秀美风光和优良水质闻名天下。一湖好水的背后,被业内称为“新安江模式”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功不可没。前不久,浙江、安徽两省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意味着这一试点迎来了“升级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如何回报绿水青山?生态补偿机制就是打通“两山”之间转化通道的一把“金钥匙”。在“新安江模式”下,按照“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受偿”的原则,好水质的受益方拿出一部分发展的收益,补偿为生态保护作出贡献者——这种利益联结机制,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显然有利于调动各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共同建设青山绿水间的美好家园。

“新安江模式”之所以敢为天下先,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流域横跨多个省份相比,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向东流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跨越皖浙两省,保护者和受益方都很明确,且双方“一拍即合”——上游的安徽意识到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有意愿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治污;下游的浙江经济较为发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有能力为优质生态产品“买单”。“两厢情愿”之下,催生了联合国树之为典型范例的生态补偿模式。

与我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一样,“新安江模式”发轫之初,明显带有为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国探路的性质。除了“谁补偿谁”,生态补偿的另一个难点在于“补偿多少”。这是因为,绿水青山这样的公共产品具有自然资源属性,很难像工业产品那样计算价值,所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前在全世界都是难题。

在试点之初,补偿资金“总盘子”为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3亿元,安徽、浙江两省各出1亿元。浙皖双方约定:只要安徽跨界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浙江每年补偿安徽1亿元,否则安徽补偿浙江1亿元。2015年第二轮试点时,两省补偿金额调整至2亿元。回过头来看,这种“奖罚并举”更像是为了建立一种生态治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不能完全反映生态补偿的合理价值。第三轮补偿结束后,上游黄山市已投入190多亿元用于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中央及浙皖两省提供的生态补偿资金为48亿元。两者之间,差额巨大。

到底该补偿多少?一方面,都由中央财政和浙江省“买单”似乎也不合理,毕竟安徽当地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另一方面,安徽为保护生态确实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会牺牲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转型升级也需假以时日。如果补偿不到位,必然对当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造成压力,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保护工作继续开展。

怎么办?试点“升级版”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让生态保护地区共享发展的成果,那为何不回到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来,变“输血”为“造血”,将单一的资金补偿升级为资金、产业、人才多元补偿新模式,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

从实践来看,两省之间山水相连、人文相近,早已在跨区域旅游协作、农特产品推介等方面开展了先行探索,未来还有望在共建产业合作园区、联合打造文旅品牌、教育医疗养老合作等方面继续发力,通过“共下一盘棋”,在好山好水之间携手谱写一首绿富美“协奏曲”。

文/杜铭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