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演员、业余作者奚美娟的一场阅读分享会
上观新闻 2023-08-28 15:00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集《独坐》是奚美娟的第一本书,个人简介里,她只放了一个身份——国家一级演员。8月26日下午,奚美娟来到上图东馆“书香·上海之夏”系列活动分享新书。活动场地坐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热情的读者席地而坐。

奚美娟却说,自己“不太自信”。“过去以演员、角色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非常自如,因为这是我的职业。在写作上,我是业余的。业余写作者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我的确在年轻时就有书写的冲动。我们这代人经历改革开放40年,从无到有的城市建设,记录下身边的人和事,这些文字可能对塑造人物、角色有帮助。”

作为奚美娟不少文章的编辑,作家殷健灵感到,奚美娟是一个观察周遭细致入微的人,《独坐》里收录了多篇写人的文章,如秦怡、周小燕、张瑞芳、吴贻弓、黄佐临等,甚至有不曾谋面的人物,同样写得深情动人,有独特的视角。

d2f431dd35a54f3c9ac009caaa672634.jpg

对此,奚美娟回应:“观察生活,是老师教我的,也是演员必备的。我记得非常清楚,当年戏剧学院有位老师说过,演员在生活中应该是观察他人,而不是招摇过市,让别人来观察你。从戏剧学院毕业40多年,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在生活中,我不是一般人评价的所谓低调,而是一个职业演员应该持有的态度。在我们成长的年代,文艺工作者只是社会众多职业的一种,观察他人、观察生活就是对这个职业本身的要求之一。”

去年11月,凭借电影《妈妈!》中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儿一角,奚美娟第二次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谈到这个角色,奚美娟说,“过去的角色,凭着自己的努力、职业上的习惯和积累,都可以寻找到某种东西。而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你很难感同身受。《妈妈!》在杭州点映时,现场有两位观察了10年阿尔茨海默病的医生。其中一位表示,他依旧认为没有一个演员可以真正走进病人的内心、所思所想,而‘这位演员无限接近了这种状态’,这已经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表演艺术最高的境界是希望自己塑造的人物慢慢达到一种‘我就是’的状态,让观众相信‘她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生活,并不是24小时站在马路上看人,而是日积月累,不经意间的联想与调动。我见过一位艺术家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当时同桌吃饭的老艺术家都很心疼这个孩子,张瑞芳老师说,他一定有自己的交流对象,‘恨不得掰开他的脑袋,看看他在和谁说话’,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拍《妈妈!》这部戏时,我就想到这个孩子。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发病时,可能也有一个交流的对象。”

奚美娟总结,演员塑造角色,并不是简单地把台词说出来,而是要做很多功课,一旦不准确就要推翻,去寻找一种更准确的方式,“职业演员实际上是非常严肃的,现在大家经常说‘你们娱乐圈’,我从来不认为我自己是在娱乐圈里。”

奚美娟以《我的读书生活》作为《独坐》的代序,她说,角色和演员的关系,就像一颗种子在演员的心里种下来,“它可以长成什么样,是不是比较茂盛、茁壮,演员心里这块土壤就是你受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你读过的书……我的读书生活,就是为了让心里这块土壤更肥沃些,某个角色的种子飞到这块土壤上能长得更好一些,让观众看到更完美、更丰厚,而不是单调、单一,甚至没有生命的角色。可能说得有点邪乎,几十年来,我确实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感到,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建立和守护非常不容易。文艺工作者对一出戏创作的严谨态度,对追求在人性的复杂中体现真善美的能力,在我看来都是建立城市文化气质的一种角度和态度,让观众相信我们对待文艺创作的态度,不是粗鄙化的,而是严谨的,是向着更好的目标在进发的,我们的态度都是在为城市的文化气质添砖加瓦。我说的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习惯,是我们从前辈身上学到、形成习惯以后继承下来的,还可以再传给比我们更年轻的人。我对上海人艺的前辈们一直心存感激,作为上海城市气质中的一朵浪花,我非常幸运。”奚美娟说。

文/上观新闻记者 施晨露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舞剧《李清照》首演:一场流动的宋代美学盛宴
上观新闻 2024-10-20
从艺40周年,邓萃雯给自己的礼物是话剧《鳄鱼》
上观新闻 2024-07-24
谁能摘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们细数标准,分享评审过程
上观新闻 2024-06-27
张国立执导《肖申克的救赎》上海热演 首创全外国演员全中文对白
上观新闻 2024-01-24
主演话剧《安魂曲》 倪大红:审视自己,永不停止
上观新闻 2023-08-03
《我爱你!》办白发专场 60岁叶童:演老人前,我不明白怎样是“老”
上观新闻 2023-07-02
刘江潘虹宋茜陈妍希沪上谈新剧,“我们时代的怕和爱”何解
上观新闻 2023-05-08
《歌剧魅影》首个芭蕾舞剧版本首演倒计时 国际主创打造视听盛宴
上观新闻 2023-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