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如烧纸”,市场对大模型概念股的热情“烧不动”了
第一财经 2023-08-16 19:37

Insider网站公布近日公布了一项统计数据,按8月9日的收盘价计算,全球最热门的10支人工智能股票当前的股价相较今年早先时候已多数看跌,跌幅从2.3%到29%不等。同时,第一财经记者发现,A股市场的不少热门AI龙头股也出现了股价回调的迹象。

另一方面,大模型的一级市场出现了机构持资但面对当前一众大模型公司“举棋不定”的保守状况。

种种迹象表明,大模型热度的降温正在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席卷一、二级市场。

市场正在退潮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以8月16日美股收盘时间的股价和公司在7月的股价最高值对比来看,谷歌股价下降了3.0%,微软股价下降了12.2%,Meta股价下降7.4%,IBM股价下降0.8%,英伟达股价下降8.5%,AMD下降8.8%。

在A股市场,按截至发稿的股价计算,鸿博股份股价已下降1.1%,科大讯飞股价已下降18.7%,中科信息股价下降28.0%,大华股份股价下降14.7%,澜起科技股价下降22.4%,汉王科技股价下降12.2%。

板块方面,同花顺人工智能板块指数(885728)下降8.4%,同花顺AIGC板块指数(886019)下降9.0%,万得人工智能板块指数(884201.WI)下降8.8%,万得AIGC板块指数(8841660.WI)下降7.8%。

有分析指出,全球AI热门股最近的下跌可能是短期波动,也可能是对美国国内长期利率上升的反应。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6月初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二级市场在今年春天时候对于大模型的态度极为狂热。分析师在报告中引用了著名的“阿玛拉定律(Amara’s Law)”,阿玛拉定律指出,人们倾向于高估一项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其长期影响。

事实上,类似的“狂热”在A股市场也曾上演。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大模型热潮下,不少上市公司开始主动向英伟达靠拢,面对投资人的提问,或主动或被动,纷纷披露和英伟达“千丝万缕”的关系以期和“人工智能”以及“算力”等概念“攀亲”。

不过,在经历过人工智能赛道的持续火热后,市场开始逐渐回归理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变现能力保持怀疑态度。在上述摩根士丹利出具的报中,分析师也表明,如果生成式AI要避免落入阿玛拉定律所描述的炒作周期,那么这些生成式AI产品将需要展示出吸引市场关注的“黏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另一方面在一级市场,记者了解到,面对大模型创业企业,不少机构也开始“举棋不定”。一位人工智能创投领域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国内大模型训练投入成本高,算力短缺,头部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另一方面,大模型“烧钱如烧纸”,公司和投资人除了要面对短期财报数据难看而引发的股价波动,还要面对实际业务转换为营收的风险问题。因此,公司在大模型领域布局的时间越长,需要的资本就越多,融资轮次越多,投资人对于企业在技术实力和盈利转化能力方面的要求就越严苛。而从目前来看,拥有上述能力头部公司奇货可居,因此,多数机构的态度开始转向保守,或干脆直接转向大模型产业的上游。

对于这种趋势,CIC灼识咨询总监董晓雅告诉记者,部分人工智能企业表示由于技术尚未完善以及未能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暂时无法大规模将人工智能技术投入商业用途。这类人工智能企业的回复使得投资者逐渐调整其对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预期,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进程,因此人工智能企业的估值出现回落合情合理。

热度正在转移

不过,CIC灼识咨询总监董晓雅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当前资本关心大模型的热度并不是衰减了,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转移,从单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逐渐扩展到整个产业生态体系。

记者了解到,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看,以GPT-4为最新技术前沿的大模型在当前的发展中确实遇到了瓶颈。斯坦福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GPT-4的性能变差了,OpenAI也公开承认了这一事实。另一方面,对于原本千呼万唤的GPT-5,OpenAI此前的“泄露门”事件让市场的期待落空。此前,在 4 月份的一次 MIT 活动上,Altman 确认 OpenAI" 在一段时间内不会研发 GPT-5。" 他表示:"我们正在 GPT-4 的基础上做其他的事情,我认为有各种安全问题需要解决。

“资本的关注焦点从单一的技术产品转向整个技术生态,例如与生成式AI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当前受到了资本的广泛关注,计算能力、GPU加速技术、云计算平台以及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当前也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焦点。这种演变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突破奠定坚实基础。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演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潜力,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董晓雅说。

不过,伴随着资本市场热度的向上转移,大模型下游市场也正在经历一轮整合。

上月末,刚刚经历了抢人大战的美国AI独角兽企业Jasper.AI就打响了大模型企业裁员的“第一枪”。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Dave Rogenmoser给出的说法叫“重塑团队”,集中并整合资源。Rogenmoser表示,被裁员工都是业内第一批开发、推广和支持人工智能产品的人,若有团队正在招聘,将进行推荐。此外,另据媒体报道,一家清华系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创业公司近期也因融资问题正在寻求并购。更早先时候王慧文因病隐退,光年之外收购的一流科技随其一同并入美团麾下。

对于行业正在经历的快速变化,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感慨“没有想到这么快”。“市场四起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力的‘狼来了’的呼声似乎还没有散去,大模型这一波的热潮就已经快到头了。”而对于资本正在冷静下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上述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家都在搏命,最后跑出来的肯定是少数”。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从“造锤子”到“找钉子”,大模型这一年走慢了吗?
第一财经 2024-12-11
药食同源理念创新实践:国药大健康携手官栈共创中式滋补新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草莓”来了?OpenAI发布新模型
证券时报 2024-08-13
价格战凶猛 AI小模型狂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30
科大讯飞董事长:有信心快速对标,但对中美大模型差距不能盲目乐观
观察者网 2024-07-06
OpenAI“天赐流量”,国产大模型笑麻了?
观察者网 2024-06-29
“百模大战”进程加速 多个大模型宣布降价或免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AI竞赛升级科技巨头支出飙升 国内企业加速对标全球最优水平
第一财经 2024-04-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