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崇外街道创建“三三三”工作法 筑起防汛防灾“铜墙铁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8 19:14

近期,北京遭遇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天气,为做好相关工作,东城区崇外街道担当尽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探索创建“三三三”工作法,全力以赴打赢防汛救灾“遭遇战”。

健全“三项机制”

打好防汛“主动仗”

据了解,东城区崇外街道建立了指挥督导机制,实现“以上率下”。具体来说,即通过建立由书记、主任任总指挥,包片处级任副总指挥,由机关各科室、崇文门派出所、花市消防救援中队、市场监管局崇外所、前门交通大队、社区居委会为成员单位的防汛指挥部,完善“一级调度、扁平指挥、双岗保障”防汛指挥模式,切实将责任制贯穿到汛前准备、监测预报预警、巡查值守、指挥调度、队伍组织、物资储备、抢险救灾等各个环节,实现街道防汛“一盘棋”部署、“一股劲”发力、“一杆到底”落实。

其次,该街道应急处突机制实现“协调联动”。崇外街道启动了领导负责制,执行“包片处级+社区书记”责任人制度,形成责任清单,强化重点区域与关键点位的有效管控与汛情险情的应急处置,高效解决了搜秀门前燃气作业坑塌陷积水、都市馨园社区排水管堵塞、粪水满冒、地铁五号线漏水与新世界地下通道积水等险情200余起。组建应急处突队伍,抽调330余名骨干力量组成漏雨处置、路面积水、树木倒伐、居民转移等应急队伍,建立“预警—研判—响应—反馈”闭环链条与“动态调整+有序支援”联动体系,按照汛情态势调兵遣将,累计摸排地下空间60处,清理地下室居住人员152人,检查重点观察房屋14处16间、平房院落60处,巡查2100余人次,转移低洼院落及危险观察房11户30人。

此外,崇外街道还通过预防预警机制,实现“安民定序”。聚焦“桥、坑(建筑基坑)、洞(人防工程)、房、树、院”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督查”专项行动,消除隐患风险。完善处级领导带班与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切实做到险情灾情及时上报。打造了以“党心e家”、微博、微信为核心的多媒体矩阵,推送预防预警、降雨避险和各部门联系方式提示1000余次,入户发放防汛手册2000余份,做到暴雨预警和防汛避险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提升居民自救互救、紧急避险、防汛防灾意识。

磨炼“三支队伍”

筑牢防汛“安全堤”

据介绍,崇外街道机关干部坚持常备不懈、筑牢“思想防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贯彻市委、区委落实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坚守“不死人、少伤人、城市不看海、财产少损失”的防汛工作目标。同时,淬炼“青春铁军”,抽调机关干部成立四个防汛机动小组,紧盯物资准备、隐患排查、防汛值守、险情处置等攻坚任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有序做好汛期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

全街道社区干部“突击队”闻令即动,依托社区党建品牌号召力,整合社区党委、物业、在职党员、“双报到”党员、共建单位各方力量,成立全天候值守、实体化运作防汛专班;用好隐患排查“显微镜”,将“全面拉网、不留死角”原则贯穿防汛全过程,摸底排查小区内、临街面重点区域和关键设施,出动社区维修队抢修易涝易害点,竭力消除安全隐患;锤炼防汛减灾“真能力”,专人专岗、实时在线疏导群众情绪,建立一人一档需求台账,及时反馈突发情况,调配人员到位迅速处置。

在职党员“先锋队”也奋勇当先。崇外街道强化“我是党员我先行”的责任担当,以雨为令、请缨冲锋,充分利用上下班时间,担起辖区防汛安全隐患排查的“排头兵”和“探照灯”,及时与社区、街道沟通汇报情况;利用“干一行精一行”的职业优势,闻汛而动、主动作为,发挥自身在水利、气象、电力通讯、道路、应急、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专业特长,为辖区科学防汛救灾、险情研判处置提供专业的技术决策。

凝聚“三方力量”

亮出防汛“组合拳”

在本次强降雨天气期间,崇外街道的两新群体逆行支援。例如,组建了“隐患排查队”“物资配送队”“道路清扫队”“安全维修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冒雨穿梭在大街小巷,奔走排查拨响“防汛热线”,风雨兼程拉起物资配送“崇外专线”,抢修加固贡献“崇峰力量”,拉起一张崇外防汛防灾的支援网络。

同时,居民群众守望相助。建立了“街道、社区、物业”三级群测群防体系与防汛信息直通群,开通群众防汛“专线”。防汛前线,涌现了一批居民志愿服务队,运送物资、慰问送水、协助维修、清理路面……在共抗汛情、防灾救险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辖区治理意识。

此外,辖区单位同舟共济。面对汛情险情,花市消防站应急排险,选派10余名消防战士助力倾倒树木处理工作;热力集团及时到位,迅速处理作业坑塌陷积水问题;电力、管委通力协作,有序开展东兴隆街下水管道排查抢修工作;物业企业通力配合,积极应对房屋漏雨、房檐脱落等居民难题;两新企业积极参与,在志愿队伍、防汛物资等方面有序支援,形成了高效有序的联防联动体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