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9 07:25
只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发展才可持续。只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蓝天白云下发展,在水清岸绿边前行。只要我们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保护工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好蓝图一定会在我们手中绘就。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丰富的生态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乡村蝶变,到塞罕坝沙地成林海;从苍山洱海恢复本色,到九曲黄河重现清流;从朱鹮、亚洲象等“珍禽异兽”数量显著增加,到设立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国家公园……世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意志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这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的中国。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10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这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的中国。从组建生态环境部,整合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到实行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从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到持续进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相继实施,到30余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陆续制订修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这就需要我们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的调整优化。运用市场经济政策的激励功能,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只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发展才可持续。只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蓝天白云下发展,在水清岸绿边前行。只要我们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保护工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好蓝图一定会在我们手中绘就。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