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物探进天山
新华社 2023-06-20 21:00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本次项目的山地施工区域(6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疆西天山深处,人迹罕至。在风蚀、雨水等外力作用下,山体被切割成千沟万壑。山峰连绵,似“刀片”林立,令人望而生畏。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钻井组的工人在山间休息(6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自今年5月起,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740多名工人便奋战在此,寻油找气。按施工计划,物探工人们被编为测量、钻井、放线、爆破等小组,各小组协同配合,有序推进施工。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钻工在山坡上拉拽绑有钻井设备的绳索(6月18日摄)。山地物探极为艰苦,钻井是工人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根据前期科学设计,此次项目须钻井3147口,两井直线间隔为60米。钻井点位由卫星定位确定,依笔直的测量线铺开,施工误差必须控制在1米以内。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59岁的钻工马维海(前)和工友扛着钻井设备爬陡坡(6月18日摄)。钻井的平均深度为22米,耗时因地形难度不同而异,有的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为尽可能节约时间,物探工人把营地设置在山前,午饭往往都在山间工地解决。一口井完钻后,工人们就要齐心协力,在羊肠小道上背负钻机等设备,转移至下一个点位。很多时候,甚至只能依靠绳索攀爬前行。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钻工们合力将钻井设备从山谷运送到崖壁之上(6月18日摄)。就这样,截至发稿时,在360多名钻工的努力下,该项目的钻井任务已完成90%以上。

在营地拍摄的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司钻李事全的双手(6月18日摄)。钻井机运转期间,李事全作为司钻,须寸步不离守护、操作设备。

耗时约3个小时将全部钻井设备搬过一处崖壁后,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工人坐在崖壁上休息(6月18日摄)。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钻工在山间休息时喝水(6月18日摄)。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钻井组的司钻李事全扛着设备前往钻井点位(6月18日摄)。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钻工们在一处陡峭的山梁上休息(6月18日摄)。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钻工在山间工地上吃午饭(6月18日摄)。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钻工们借助绳索搬运钻井设备,翻越一处落差约30米的崖壁(6月18日摄)。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钻工们合力将拆解后的钻井设备扛上陡坡(6月18日摄)。

大雨突降,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一名钻工快步跑回营地(6月18日摄)。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钻井组55岁的司钻李事全在山间操作钻机(6月18日摄)。

耗时约3个小时将全部钻井设备搬过一处崖壁后,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司钻李事全(左)、钻工黄厚林等休息聊天(6月18日摄)。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的钻工们借助绳索搬运钻井设备,翻越一处落差约30米的崖壁(6月18日摄)。

在新疆西天山拍摄的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本次项目的营地(6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面对茫茫群山,只见身手敏捷的物探工人在山间负重前行。这些红色的身影,是一代代物探人紧跟国家油气战略部署,扎根边疆、坚守大漠深山的真实写照。据介绍,自东方物探1978年挺进塔里木以来,已促成一批大型油气田发现,并推动了沙漠及山地物探技术的突破。

摄影/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编辑/杨小嘉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 | “海岛信使”石进全:二十七载邮路情
新华社 2024-12-04
图片故事 | “袖珍”夫妻的自强修车故事
新华社 2023-12-02
图片故事|从秘鲁到中国 “羊驼大叔”马马尼的进博之旅
新华社 2023-11-08
图片故事|物探进天山
新华社 2023-06-20
图片故事|从航模到旋翼机,他让梦想“飞”进现实
新华社 2023-03-16
图片故事 | 爱·象·随
新华社 2022-08-12
图片故事|老人与山
新华社 2022-04-11
图片故事 | 新兵“毛豆”
新华社 2021-1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