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殡葬人:冷门职业“不冷” 温暖“两个世界”的人
中国新闻网 2023-04-04 21:02

李凡镇手指身旁的墓碑向记者介绍设计理念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不是冰冷的,有的浓缩了逝者的一生,有的承载着亲属的眷念。”在山东济南一处静谧肃穆的陵园内,李凡镇手指身后的数排墓碑说。

身材清瘦,长相斯文,讲话慢声细语,略显腼腆,若不是在采访前了解过李凡镇的职业,很难猜到眼前这位“95后”青年,正在殡葬行业从事墓碑设计工作。

从业近五年来,李凡镇先后设计数百块墓碑,服务近千名客户

“我大学学的是展示设计专业,毕业后在设计公司工作过,但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多少获得感。”李凡镇告诉记者,2018年,他了解到山东福寿园十分渴求设计人才,主动联系应聘。“与市场上‘保鲜期’短的设计品不同,墓碑可以长久留存,寄托的是永恒的情感,这一点吸引了我。”

从业近五年来,李凡镇先后设计数百块墓碑,服务了近千名客户。“最关键的环节是与家属沟通,了解逝者生前的职业、性格、喜好、主要事迹等,从中提取创作元素,融入墓碑艺术化创作。”李凡镇介绍说。

“有位书画家令我印象深刻,他是南方人,家属在他离世后联系园区安葬,想用一块太湖石制作墓碑,让逝者‘落叶归根’。”李凡镇回忆说,太湖石产自南方,市场上较为少见,他们先是找遍山东省内市场未果,又委托供应商到全国各地搜寻,最后在江西一户庭院内找到。经与庭院主人多次沟通和协商,他们才购买成功。“我将其设计成墓碑,满足了家属的意愿。”

清明节前夕,陵园迎来安葬高峰,胡云思正在准备安葬花篮

在李凡镇看来,他是设计师,也是“思念摆渡人”。老师、医生、演员、书法家等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长眠于此,他要运用所学为逝者立碑,给生者宽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像李凡镇一样的年轻人投入到殡葬行业中,用精湛的技艺和温暖的服务逐渐消除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偏见与误解。

出生于1997年的胡云思,是山东福寿园的安葬礼仪师。“我的父亲就从事殡葬行业,干了几十年,马上要退休了。”胡云思调侃自己是“殡二代”,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她对这个行业心生敬重。

胡云思向记者介绍说,和其他服务行业不同,殡葬从业者服务于失去亲人的家属,不能笑脸相迎,而是要和他们感同身受。“我们要协助逝者的亲属处理好丧葬事务,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悲伤的情绪。”

有一位客户令胡云思记忆犹新。“这位客户的母亲已经去世30多年,骨灰一直寄存在殡仪馆。在父亲去世后,他到陵园合葬双亲。他带了两件随葬品,一件是父亲保存了30多年的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另一件是母亲生前戴的最后一块表,时间定格在他母亲离世的最后一刻。”胡云思眼眶泛红地说,客户在安葬环节,一直在讲父母的故事,那一刻她也想到自己的父母终有一天会离开,深受触动。

在胡云思看来,主持安葬礼仪是在温暖生命的最后一程

在胡云思看来,主持安葬礼仪是一份积德行善的工作,是在温暖生命的最后一程。“如果把死亡比作通向天堂的一道门,那我们就是‘守门人’。当逝者迈进这道门时,我们会和他们挥手道别,愿他们一路走好、入土为安。”

谈及很多人对殡葬行业的误解,胡云思坦言,相比她父亲干殡葬的那个年代,现在人们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已经发生很大改观。“园区内有很多‘90后’‘00后’在殡葬一线工作,大家交流时,都会谈到这份职业的成就感,有的人还和客户成为朋友。”

“对外介绍自己工作时,我也会收到崇拜声、赞美声,还有人说干殡葬这一行很伟大。”胡云思称,今后,她将承袭父亲的衣钵,继续在殡葬行业用真挚的服务温暖“两个世界”的人。

文/记者 赵晓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95后”管护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织绿色“围脖”
中国新闻网 2024-12-04
杭州推广“数字墓碑” 支持仅亲友扫码保障私密性
中国新闻网 2024-04-04
呼伦贝尔普降大雪 最美雪“警”温暖守护
中国新闻网 2024-03-29
江苏睢宁七旬老人义务守护烈士陵园39年:我就是他们的亲人
中国新闻网 2024-03-17
务工人员返岗 南宁铁路警察千里守护“防电诈”
中国新闻网 2024-02-16
“95后”藏族女民警护航川青铁路的首个春运
中国新闻网 2024-02-03
打卡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以雕塑与世界对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5
银川市有效减轻群众办丧负担 免除殡葬费用近40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3-10-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