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府到天涯 四川水稻南繁培育“优等生”
华西都市报 2023-03-17 07:21

3月7日早上6点,天微微亮,海南陵水还沉浸在温热的海风中。徐敬洪骑上电瓶车从住所出发,穿过几公里的乡间小路,来到海南岛东南部的这块试验田,在田埂间穿梭,仔细查看水稻生长状态,并记录相关数据……

作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副所长,在每年南繁育种季,他都会和全国各地的育种人一样,不约而同地赶赴海南,为新一轮育种、选种而忙碌。

这一次,他和团队带着从“天府粮仓”精挑细选的水稻种子前来,在这块得天独厚的海岛上,开启新一轮的试验和记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科研人员,我们都怀着一个禾下乘凉的梦。”徐敬洪说,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大量的水稻育种工作者从天府到天涯,在田间开展科研试验,为四川乃至全国寻找下一代的超级水稻,让各地粮仓多装好粮。

水稻育种为啥要南繁?

2月后,四川还是寒风瑟瑟,但远在上千公里外的海南却是阳光灿烂气候温暖。每年到了南繁育种季,全国各地的育种专家都纷纷赶赴海南,为新一轮育种、选种工作而忙碌。

如何育种、选种呢?育种就是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稳定变异的过程。一株水稻如果表现出株叶形态好、分蘖较多、穗子较大、结实率高、抗倒力强等优良农艺性状,它的下一代就可能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那么这时候育种专家就会对这株“有潜力”的水稻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加代培养来稳定这些性状,选育出的“优秀”水稻材料还要通过抗性选择、品质测试、优势鉴定等工作,最终培育成优良品种进行广泛种植。

“一个品种的性状一般需要七八代才稳定。”站在试验田的田埂上,徐敬洪向来探访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介绍,按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种植条件,一年只能种植一次,七八代就是七八年,但是如果每年来到海南多种植一季的话,就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加速育种进程。

他还说,植物的生长周期很长,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就必须进行南繁。

从上万株水稻中培育“优等生”

这段时间是水稻冬繁杂交授粉的关键时期,南繁基地的科研人员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排得满满当当。早上他们是一身露水,中午下午又是一身汗水,几乎在田里忙一整天。

每天11点左右,气温已升至近30℃,这时候水稻就要开始抽穗授粉了。徐敬洪在田里仔细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情况,对“表现好”的进行剪颖、套袋、取穗、授粉,同时拿出笔记本,记录它们的抽穗、开花、成熟等日期,方便下一步的研究观察。

“在海南人力、物力都有限,包括种植面积比四川小、试验种植的品种也会少一些。”徐敬洪介绍,所以他们每年会带上在四川已经培育出最有价值、最优秀、最有希望的重点水稻材料来海南,“每年带来的品种是不一样的,但是每年的目标都一样,就是培育选择出高产量、口感好、抗病性强、广适性的品种。”

他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在这里培育上万株水稻材料,最后可能只有10株,也可能没有一株能达到要求。

今年已培育出有潜力的新品种

常规水稻产量较低,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为了装满“粮袋子”,我国开始培育高产量的杂交水稻。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育种技术不断提高,杂交水稻的平均产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育种科研人员开始培育口感更好、更香的优质大米。

“今年培育的品种中,万春A系列十分有潜力。”徐敬洪介绍,这个系列抗倒性好、抗病性强、品质优秀,而且产量特别高,一般可达600到700公斤,基本上各个方面已经很优秀了,这个系列也已经有组合参加国家、省上的区域试验了,“但它的缺点就是香味不浓,如何让米更香是下一步研究培育的重点方向。”

“作为一名育种科技工作者,都希望一个品种能融合所有的优良性状,但这是不现实的,完美的品种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尽最大努力将更多的优良性状集聚在一起。”徐敬洪说。

等到4月,海南基地的水稻冬繁完成,科研人员又将和水稻材料一起回到四川,开启新一轮的繁育工作。

文并摄/杨博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