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超大城市治理 | 一家社区菜市场的前世今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6 07:01

金瀛便民服务中心1_副本.jpg

走进西四金瀛便民市场,市民可以一站式购齐日常生活必需品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推进“疏整促”工作,以菜篮子、米袋子为主的农贸市场也迎来了调整转型的浪潮。按照疏促结合的原则,一大批农副市场、社区菜市场实现了原地升级改造;利用功能疏解的腾退空间,一批社区商业综合体也快速建成,加快补足城市商业便民服务短板,增强服务社区能力。

电子市场变身

便民综合服务中心

在位于西城区西四北大街101号的金瀛便民超市门前,摆放着几组宠物寄存箱、共享充电柜,从细微之处透着便利又贴心。每天清晨7点半到9点半是这个菜场最热闹的时候,周围的居民拖着小推车、拎着购物袋走进这里,逛菜摊、问菜价,熟悉的邻居们在摊位前一边挑选果蔬,一边聊着天,城市的烟火气在这里热腾腾地升起。

金瀛便民服务中心4_副本.jpg

很多西四地区的老街坊都还记得,6年前,这座二层小楼曾是一家颇具规模的电子市场“广云顺达”,1500平方米的市场里约有150个摊位,一个个摊位紧挨着,过道只有一米来宽。这里曾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电子元件市场,鼎盛时期,在这条街上,曾有着百余家大大小小的市场商店,当年在此经营的商户曾开玩笑说,如果您会动手,可以在这条街上攒出所有的家用电器。

金瀛便民服务中心8_副本.jpg

“2000年后最初的那几年,西四北大街的电子市场很火。尤其在路西侧,几乎每一家临街小店都是经营电子元器件或是相关修理生意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四北大街就已经有了不少经营电子元件的店铺。”金瀛便民市场总经理丛子斌回忆说:“当年北京的电子爱好者都会来这里淘换零件,外地店铺也来进货,那是因为以前的家电质量不好,总爱坏,街面上的电器修理铺多,也就都来买零件。后来家电的质量变好,家电维修的生意就不如以前了。”

随着核心区“疏整促”开始实施,从2016年开始,西四北大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都已经关张停业。2017年春季,“广云顺达”电子市场的经营者经过一番深度调研后,决定转型做便民超市。丛子斌介绍说:“当时西四地区周边有露天菜市场也面临关停改造,附近一条街上都没有大型超市,但百姓居民生活有刚需,正好我们公司本来就有农贸市场运营团队,所以很快就决定顺应时代发展变革,关闭电子市场,并在原址上改变经营模式,重新把这里改造成‘金瀛百姓生活服务中心’。”

缺一补一

便民中心不断增补业态

2017年5月至7月,在“疏整促”专项行动中,西四“广云顺达”电子市场进行了疏解,时隔两个月后,金瀛便民服务中心重新装修开业了。

走进市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宽敞的通道,通道上方是醒目的“蔬菜区”“海鲜区”“熟食区”“肉类区”等按颜色划分的区位指示牌。保洁员推着抽水车在各个通道上来回作业,并及时清扫地上的杂物菜叶等。

“冬瓜一斤3元,豆芽一斤2.5元,黄瓜一斤5.5元……”北京青年报记者留意到,在蔬菜区,每个摊位的醒目位置都挂着一块价格公示牌及商户营业执照等信息。超市一共有两层,每个区域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标签,需要什么物品直接看标签到所属区域寻找就可以快速找到。一楼有果蔬、肉类水产、干果糕点、家具等摊位,还配备了理发、打印等生活服务……二楼有主食厨房、生活用品、调料和饮品及各类修补服务,楼上楼下有直梯代替步行,腿脚不便的老年居民也可以全程无障碍,前来购物的群众感受到了极大的便利。

丛子斌介绍,2017年9月由电子市场变身而来的生活服务中心正式亮相,一层是果蔬生鲜、二层是生活服务。当时他们考察了外地很多菜市场,从定位上就决定除了生鲜果蔬,还要添上多种生活服务业态。

“这些年我们这里随时都在进行摊位调整,尤其是注重与附近居民的沟通。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尽量提供什么。”丛子斌说,年轻人越来越依赖线上购物,真正喜欢逛生活服务中心的,还是附近的老年人居多,因此这里增添了很多针头线脑零售和小修小补服务,“我们挑选这些小修小补的师傅,前期是做过口碑调查的,现在入驻的电器维修、修鞋配钥匙摊、缝纫摊,当年我们都是以低租金或联营的方式邀请他们进驻市场,在市场正规管理方式下,凭借他们精湛的手艺赢得顾客口碑,在居民口口相传中,也给市场带来了很多新顾客。”

市场二层的小物超市也是值得一提的特色摊位,北青报记者看到,这里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日用品应有尽有,比如暖瓶塞、顶针、松紧带、气门芯……一位挑选日用品的顾客说:“很多我自己还是小时候见过的小摁扣、皮筋、拉锁这里都能找到。”摊主说,小物超市里的品种不断丰富,“都是应老年人需求,增添进来的。只要居民有需求,我就到处去找,能帮他们找到各种需要的小物件,我也很有成就感。”

市场一层到二层楼梯的拐角处还有一家宠物用品店,原先这是一家进口食品小卖部,但经营效果不佳。附近居民提议,宠物商品不好买,建议市场引进商户。丛子斌说:“老年人普遍不会网购,周围居民养猫养狗的又多,我们觉得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立马就改了。”此外在二层还有一处与居委会合作的“妈妈粥坊”,“每周二到周五早晨,附近社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这儿免费喝粥”,其余时间,逛生活服务中心的老年人,也可以在这里歇脚。此外,金瀛生活服务中心的电工,在日常工作之余,还无偿为附近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家住西四的于大爷买了点儿馒头和狗粮,他主动过来说,自己每天有事没事都来逛逛:“我们跟市场工作人员都特别熟了,家里有什么需要的,比如水管坏了、电器出毛病了都会找他们帮忙。这儿啊,还经常有特价菜,多少钱进的,就多少钱卖给我们。”

正在选购商品的市民叶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市场里功能分区很清楚,想买什么,即使是新手,也可以根据指示牌很快就找到,一站式购齐节省了上班族不少时间。除了环境更整洁外,服务设施也更加完善。市场内还设置有服务台、公平秤、广播系统等便民设施,提升市民的购物体验。

在市场里经营蔬菜的一位摊主说,多年前他是一个街边流动的商贩。“那时候,我每天都跟城管‘躲猫猫’,摊位不稳定,没有固定客户,冬天冷夏天热,可受罪了。后来,我在市场租了个摊位,再也不用东跑西颠,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说起这些变化,他的脸上露出笑容。便民市场改造提升后,环境变好了,到市场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北京试点

建设80个便民生活圈

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市场等进社区,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发展微利业态,保障生活必需。支持菜市场标准化改造。

据悉,北京市商务局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收录全市便民商业网点超过11万个,从供给、消费、便利性等维度进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指导各区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持续优化便民商业网点布局,新建、改造基本便民商业网点540个,全市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29个,引导大型电商、连锁流通企业改造提升136个农村便民店,指导新增20处地铁便民服务设施。

北京市商务局指导东城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区,培育、建设东花市南里社区、古城南路社区、广外街道名苑社区等31个便民生活圈,在全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样板,带动其他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在近期召开的2023年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勇表示,2023年,北京将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伴随消费升级,便民商业不仅要承载基础消费,还要承接起品质消费。丁勇在会上表示,北京将加快生活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以评促建、试点带动、政策牵引、建补结合,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支持各区积极申报商务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同时,与“2025年北京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的目标衔接,更多市民将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便捷、更丰富的公共服务。从织密便民消费网络,到升级便民商业高质量发展,北京便民商业进一步升级。丁勇提到,北京市着力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全面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科学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

便民商业成为北京市消费空间布局中的关键一级。社区便民生活圈代表的家门口消费“接收”政策红利。今年年初,北京市商务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标志着北京市全面推进生活服务业由品质提升阶段迈入转型升级阶段,工作重点由便民商业网点建设为主转为便民商业网点精准补建与便民商业服务功能融合发展相结合。对于生活服务业的升级,丁勇也提到,北京将以“一业一策”指导餐饮、便利店、家政、蔬菜零售等生活服务业深入实施数字化升级行动。

探访

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扎根西单商圈

3月9日早上7点多,位于西单北大街的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刚一开门,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们就准时来“报到”了,他们挑选着刚刚上架的新鲜水灵的水果蔬菜,幸福的一天开启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西单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自2019年开业以来,在繁华的西单商圈扎根耕耘了近四年,原来的网吧和影楼,变成了居民的“菜篮子”,更延展提供了多种接地气的便民服务,走进服务中心一站式购物早已成为附近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在这里便利生活触手可及。

西单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2_副本.jpg

“樱”你而来、“桃”你喜欢、愿你光“芒”万丈,走进服务中心,一股浓浓的水果香扑面而来,芒果、橘子、山竹、草莓、大樱桃,赏心悦目。往里走是蔬菜区,芦笋、豌豆尖、口蘑等几十种蔬菜被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静待居民挑选。北青报记者发现,一些顾客的购物袋里只装了一个洋葱、一块姜,甚至是一个土豆、一个辣椒。“我就住小酱坊胡同,家离这里走路5分钟,自从开了这个服务中心,我家早就不囤菜了,当天吃什么菜来这儿就买,明天换样儿再买新的。”居民张媛说。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也发现因为购物便利,来这里买菜的居民有个特点,买的少可来得勤。据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夏先友经理介绍,目前,服务中心的日均客流量可以达到8000人次,日均销售额超过了13万元。

西单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4_副本.jpg

“西单附近的胡同多、平房多,老年人也多,服务中心开办的便民快餐可以为不方便做饭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不少居民都是我们的常客。”临近中午,走上服务中心的二楼,经济实惠的都市快餐摊位前排起了队,套餐一荤一素16元、一荤两素19元……,主食免费、粥或汤免费。顾客可以在店里吃,也可以打包带走。在排队的人群中,北青报记者看到了不少白发苍苍的老年顾客。居民顾大妈正在打包一份盖饭,“家里就我一个人,做一顿饭可以吃一天,不如在这里买点儿,省事儿还能换着样的吃,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除了快餐,二楼还有主食厨房,馒头、烙饼、面条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这里的鲜豆腐坊特别受居民欢迎,闻着豆香,看着热腾腾出锅儿的鲜豆腐,谁都忍不住要买一块回家。

北青报记者发现,服务中心的二楼还“藏”着不少带着都市烟火气的便民服务项目。小物超市、干洗修改、便民修理等满足了除了老百姓吃喝之外的生活需求。在小物超市,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足有上千种。“平房区租房子的人多,这里可以买到锅碗瓢盆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一站式购齐没问题。”夏先友说。“干洗修改”的服务项目为年轻人提供了便利。“一条裤子改长短,10元到15元不等。”老板告诉北青报记者,附近年轻人上网买的衣服不合适,需要修改都到他这里来。

据夏先友介绍,西单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的前身是网吧和影楼。2019年,为了进一步落实《西城区便利生活与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方便周边居民生活,在西城区商务局和西长安街街街道办事处的积极协调下,北京百万鲜果商贸有限公司进驻,启动业态调整转型,2019年7月西单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正式营业。

近四年来,服务中心从早7点到晚11点(夏季)坚持开门营业,提供的服务范围涵盖了便民早午晚餐、水果蔬菜、主食厨房、牛羊肉、海鲜、粮油蛋奶、日用百货、便民理发、便民洗衣、便民修理、小物超市和养老服务对接等。服务的范围也从最初的西长安街街道居民,扩大到附近新街口、金融街、什刹海等其他街道的居民以及西单商圈的部分上班族。

西单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5_副本.jpg

“老百姓的生活就图个便利,果蔬新鲜、价格实在、便民服务跟得上,希望我们身边这样的生活服务中心能越来越多。”西单老居民王志生说。

微信图片_20230316064714_副本.png

《北京青年报》2023年3月16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王薇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西北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如何“破圈”?
中国新闻网 2024-11-15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本市建成50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8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便民圈,幸福圈!2025年全市全覆盖
1039调查团 2024-10-16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北京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01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5
“一站式”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多地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经济日报 2024-08-04
2024一刻钟品质生活节启动,圈出“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5
打造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经济日报 2024-04-18
北京市坚持六个“强化” 统筹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