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绿色生活新可能
解放日报 2023-03-13 09:35

日前,在一场名为“社区参与式的生活废弃物循环与再生”的线下工作坊中,一群代表着新生力量的年轻人与环保界前辈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就社区废弃物减量和循环的各种可能性展开了讨论和思考。

面对社区废弃物减量与循环议题,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借助设计思维,去想象做好垃圾分类之后进一步实现“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新可能。

毕业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现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朱明洁博士是本次工作坊的发起人之一。她与记者分享了参与此次头脑风暴以后的收获。

一场由小区垃圾堆积引发的讨论会

解放周一:您的专业背景是创意设计,怎么会想到和爱芬环保的郝利琼老师合作,发起这样一场线下工作坊呢?

朱明洁:2015年前后,我当时就读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共同完成了“四平三创街区”改造策划,对辖区内可以利用、有可能开发为创意街区的空间资源进行了梳理。在担任街区设计师的过程中,我认识了郝利琼老师。

郝老师创立的爱芬环保是一个专门帮助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公众教育的社会组织。经过多年实践,他们形成了一套在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导入、执行、保持”的“三期10步法”。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将一个垃圾堆场重塑为一个全新的垃圾箱房。通过设计,垃圾箱房所在的空间面貌一新,不仅与周边环境更好地融合,还兼具了宣传与示范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的功能。

去年封控期间,我们关注到,在不少小区,物资发放及社区团购产生了大量塑料泡沫、废纸箱、快递外卖包装盒等。这些包装箱、包装盒虽然分量不重,但是体积总量庞大,堆放难、运输难、处置难,一旦小区垃圾处理工作人手短缺,就会形成积压,一度成为本市环卫工作的关键难题之一。

当时,我们就开始思考,这样的难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可能。一方面,从社区层面来看,在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比较特殊又紧急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去完善垃圾集中处理方式。另一方面,从居民个体层面来看,当垃圾分类已经充分融入我们的生活之后,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推动生活废弃物减量、可再生资源回收,倡导大家去过对环境更友好、更节约资源的生活。于是,我们就想到了要举办一场参与式工作坊,收集不同人群对于完善小区垃圾回收利用方式的观察和建议,以此为基础,引入来自高校的研究、设计资源,来自企业的技术资源,助力相关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解放周一:这一次的头脑风暴会特别强调“社区参与”之于生活废弃物循环与再生的重要性。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朱明洁:从我们过往参与街区创生工作的经验来看,无论是街区面貌更新、环保生活理念倡导,还是引入来自高校或专业的社会组织的各种资源,首要的一点是要看见居民个体和社区的力量。

如今,很多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在结识志同道合的邻里达人之后,他们非常愿意为社区公共事务贡献力量。而且,社区面貌更新完成、环保绿色空间就位以后,终究要依靠居民在后续的漫长岁月中使用、完善、维护。我们也希望通过活动策划组织、创意设计等,为提升社区居民凝聚力、为社区生活一路向好发展穿针引线。

当代人的“垃圾烦恼”还真不少

解放周一:你们在设计线下工作坊议程的过程中,也渗透了鼓励、倡导“社区参与”的理念。可否为大家做一介绍?

朱明洁:作为工作坊的前铺,我和郝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访了一些社区和居民,了解目前的生活废弃物收集处理流程、回收利用情况。归纳总结发现的问题、难题之后,我们在工作坊会议上向与会者做了汇报。

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环节,我们邀请与会者分享各自日常生活中难以处理的废弃物难题、平时观察到的一些环保行为和好案例,并为我们后续的设计项目提供意见和建议。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惊讶于当代年轻人的“垃圾烦恼”还真不少。与会者娜拉是城市里千千万万个为食物浪费而困扰的独居青年之一。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她有一点宅。周末闲暇时光,她喜欢在家为自己认真地做顿饭,像是一种自我疗愈的仪式,但其中混合了食材用不掉变湿垃圾的内疚感。她说,如果有一种设计,能帮助独居者们更科学、精准地管理食材、减少食物浪费,也许她能在做饭这件事中获得更多的安心感,还能减少叫外卖带来的碳排放和物料浪费(如一次性餐具、快递包装等)。

有好几位小伙伴提到了如今颇受年轻人喜爱的盲盒。一位小伙伴的发言发人深省:“当初拆盲盒、攒手办有多快乐,现在就有多烦恼。好端端的人怎么就成了这堆几百年都不会降解的塑料小人的‘奴仆’。”

断舍离不掉的毛绒玩具也是不少家庭的烦恼。“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温和的方式,把玩具请出家门之余又让它们传播善意、得到循环利用”,成为很多人的心声。

还有人提到,一双接一双的新款球鞋带来的不只是新鲜感,还有越垒越高的鞋盒小山和长期不穿就会氧化、粉化的老鞋。

好几个年轻人展开自我检视:当代人在被一浪接一浪的“网红产品”“方便食品”的潮水拍打时,也被持续膨胀的物资挤压了原本就不怎么大的生活空间,某种程度上还累积为巨大的资源浪费。

爱好本应带来快乐而不是浪费。如果这些弃之可惜的“战利品”换个形式存在,能否提醒大家,我们真的需要它们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除了节制自己的购买欲和占有欲,我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把过剩的物资流转出去,让它们得到更好的利用?

好在,如今的年轻一代思维活跃。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行动起来,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如游戏化的参与方式等),倡导更多人选择绿色环保的生活。

来自新兴生活时尚传媒平台“小红书”的娜拉还分享了她负责的“stooping”专项活动。stooping直译过来是“弯腰”,意指“捡垃圾”,后来逐渐引申为“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据说,这股名为“stooping”的潮流风已经从上海吹起,吸引了大量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加入。活动参与者纷纷把路边捡到的桌椅、废弃物料等带回家进行利用和再造,拍成美图上传至活动平台,提醒更多人关注、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浪费行为。这个活动较好地利用了社交媒体的传播功能,可以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让绿色生活风尚成为促进邻里交往的纽带

解放周一:收集了大家的观察与建议之后,你们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朱明洁: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之后,大部分市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越来越强,但到了小区层面,有几个问题。比如,反复进行二次分类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就是说,垃圾分类的纯净度还不是很够,这多少加重了工人在后期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分拣的工作量。又如,目前社区产生的垃圾量非常大,一旦人手不足,就会出现垃圾堆积的情况。

结合很多年轻与会者提到的“垃圾烦恼”,我们感到,理顺并完善社区的生活废弃物循环与再生流程固然重要,如今现代化的垃圾处理技术、再生资源回收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成熟,但如果大家不及时检视垃圾产生量大背后的物资浪费问题,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去减量,垃圾的产生速度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快于生活废弃物的循环与再生速度。要走向更少物资浪费、更崇尚物资循环利用的未来,改善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习惯和物资利用方式才是改变现状的根本。

下一步,我们希望借助策展、参与式活动等,推动更多市民检视自己的“垃圾烦恼”,鼓励更多人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物品使用状况,形成更多对环境友好又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事实上,我们的父辈有很多小修小补、物尽其用的好习惯,如今看来,背后有非常值得传承的生活智慧。

如今,以设计语言赋能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市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成为一种风尚。我们有个初步计划是将一个临时闲置的空间布置为面向公众的展览,展示我们近期的探索与发现,展示空间所在的社区的成员关于生活废弃物减量与循环再生的思考。展览还将通过实物展示、艺术再创等,拓宽大家对生活废弃物的认知、对地球环境资源问题的关注和反思。我们希望向所有关注此类话题的伙伴开放这个空间,让这个空间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大家交流、探讨、畅想相关议题的集中发生地。

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一些无意识的环保行为,藏在习以为常的一举一动里。它可以是攒购物袋以便循环利用,擦过的消毒湿纸巾顺便擦擦鞋,用旧的衣物和毛巾转化为其他生活用品,加入二手闲置物品交换社群,等等。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既是大家认真生活的证明,又是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一份努力。

文/柳森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枯枝落叶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2
让无废清风吹拂广阔天地
经济日报 2024-11-06
广州越秀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超88%
南方日报 2024-07-26
大兴区引领绿色风尚 政府部门代表参与“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知识交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2
云南“用心良苦”推动“无废城市” 建设 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4-01-18
优秀环保公益组织绿欣环保小组 废弃酒瓶变花瓶 旧物改造美化环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9
南彩镇|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顺义区南彩镇 2022-06-22
封控小区非涉疫生活垃圾怎么清运?丰台环卫这样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