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报告对2023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提出了GDP等预期发展目标,也明确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工作重点。
3月8日,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李超做客澎湃新闻首席连线节目,就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做出分析解读。
李超拥有八年央行工作经历,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并借调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2016年进入市场,并且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最佳分析师奖项。目前也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生导师。
“5%左右”的GDP目标非常合适
展望2023年,报告设置了“5%左右”的GDP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就业目标、3.0%的赤字率目标以及3.8万亿的地方专项债规模目标。
关于GDP,李超认为“5%左右”的目标非常合适。一方面,2月A股市场已经反映了一些预期变化,这对市场预期其实没有太大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大方向还是追求高质量发展,没有必要追求特别高的经济增长目标,“我觉得,今年是疫后逐渐修复之年,设置5%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是非常合适的。”
对于GDP目标中可能包含哪些结构调整诉求,李超指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导向非常清晰,即围绕“高质量发展”。目前更多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并淡化房地产、传统基建等高债务、高杠杆的拉动方式,经济转型的目标非常明晰。
在李超看来,在制造业领域中也有很多新抓手。比如在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给新能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此外,一些目前市场非常关注的产业,比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既有科技成分,也属于高端制造赛道。这些新型的制造业其实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业目标方面,李超指出,今年中央对青年人的就业比较重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从1100万提高到1200万,重点在于解决未来应届毕业生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他们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确实会面临一些就业压力。
李超认为,一方面,传统承载大量就业岗位的互联网、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受到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还存在用工缺口。目前,为弥补这些领域的缺口,高校也在进行院系调整,但这可能是个慢过程,更多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引导就业导向,使得人才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从而解决比较庞大的新增就业问题。
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将目标赤字率从2022年的2.8%提升至3.0%,地方专项债规模由连续两年的3.65万亿元提升至3.8万亿元。
李超认为,这两个安排是必要的。在去年,我国使用了大量的结转结余资金,其中有一些央行和特殊机构上缴的利润,使得综合财力仍然比较强。今年央行不可能再如此大规模地上缴利润,因此自然要提高一定的预算赤字率。当然,从稳健角度,一般也不希望提高太多预算赤字率。所以,除了一般预算科目里,在政府性基金层面,可能需要加大专项债规模,使得整体综合财力不出现下降。“这两个安排也体现出,一方面财政追求一定的总体稳健性,但另外一方面也要解决综合财力不足的问题。”
抓住年轻人的消费
报告提出的2023年八项工作重点中,第一部分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围绕消费,报告指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强调“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李超指出,大宗消费品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生产等领域的重要的基础原材料。首先,要保证相应供给的稳定,避免价格出现太大波动。因为目前仍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或需央行投放流动性缓解部分问题。在这个层面也不希望出现特别明显的通胀问题,因此一定要保证大宗消费品保供稳价。
对于生活服务消费,李超认为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的自然修复。可以观察到,春节期间居民的出游意愿非常强。很多高频数据,包括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餐饮、免税等领域都在比较明显地修复。此外,一些地方也在组织购物节、发放购物券,在相应领域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消费场景修复,这也是今年消费的主要亮点。
对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可能抓手,李超认为要把握一条重要主线,即年轻人的消费。可以看到,即便未来疫情出现反复,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因此是重点的消费主力。
李超分析指出,年轻人消费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小众化特征:尽管每个群体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是消费的共性特征在局部领域非常明显。比如国潮、二次元,以及与年轻人“孤独经济”相关的宠物、医美等,还有很大的消费潜力。而且,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和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强,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就消费政策而言,应该重点挖掘年轻人消费特征和消费理念的变化,顺应趋势能够挖掘很多具有消费潜力的赛道。
重视产业智能化、产业新能源化
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之后,第二大重点工作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报告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能源资源、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现代物流体系、数字经济等进行了部署,兼顾了发展与安全。
李超首先指出,发展和安全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安全的环境,才能促进发展;没有发展作为物质基础,也追求不了安全。
从国家安全映射到经济发展,李超认为四个领域最为重要。第一是粮食安全,包括种业发展、主粮进出口问题。第二是能源安全,不仅包括新能源,也包括传统能源,因为从国家安全角度,目前也在提升煤炭、天然气等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包括半导体、上游机械设备、机床等的“国产化”。第四是信息安全,即“信创”。
其中,李超指出,很多领域可以映射到制造业发展中,尤其是高端制造这一方向。在现代化产业体系重构中,产业基础再造非常关键。这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产业智能化,产业新能源化。
具体而言,产业智能化方面,数字经济是其基础:首先企业要数字化,才能在其基础上推进智能化。产业新能源化方面,过去我国重点推进新能源产业化,从不盈利、靠国家补贴的状态进入能够盈利的状态;未来,各大产业赛道告别旧能源、拥抱新能源的过程,会涉及特别多的国民经济产业门类,所带来的资本开支也很大,包括转型升级、技改等细分领域,资本开支的提升将拉动制造业投资,进而拉动总需求。
国企改革有四大方向
在第三大重点工作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报告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李超指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新命题,其中不可回避的是国企和央企的估值问题。过去,部分央、国企的估值相对还比较高,但大多数仍然偏低。
“如何改善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有几个方向。”李超首先指出,国企、央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应该发挥其长处,在国民经济命脉中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李超表示,无论对于国家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还是对于广大投资者,持续分红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尤其目前市场的绝对收益资金还比较多,所以投资者会对高分红的国企有所追逐。
第三,李超指出,对国企的考核也比较重要。比如ESG作为国际趋势,与其主业和未来做大、做优、做强是适应、匹配的,可以强调。“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国企需要制定盈利性目标。甚至,我觉得从市值角度也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或者一个大的方向去探讨。这样我觉得也会更好改善它的估值体系。”
最后,李超认为,国企、央企应该在经济周期底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当经济周期处于底部时,市场机制失灵可能导致部分产业面临财务、社会责任风险,那么国企、央企应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而摆脱经济周期对一些产业造成的负向冲击,起到稳定器作用。
房地产风险和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相关联
对于报告中的第五大重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部分,李超指出其包括两大方向,一是房地产,二是地方隐性债务。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相关联的。”李超指出,由于前期推进一些房地产改革措施,包括一些新的约束,比如在反对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过程中,整体房地产的卖地收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另外,由于过去几年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非标违约事件,因此如果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紧张情况,人们也会对其债务的可持续性产生担忧。
但是,李超强调,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不要过度担忧。“不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两会’,都明确提出既要化解存量,也要遏制增量的相应风险。”
从增量维度看,李超指出即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要通过显性债务来解决。从存量来看,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比较大。东部省份中,个别省、市通过城投平台向国企的转型,已经化解完了存量。但是,对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确实会有比较大的难度。
对于通过特殊专项债进行置换,李超提示一定要规避道德风险。其判断,置换其实是变相的兜底政策。这种兜底政策一定要规避道德风险,不能因为兜底而衍生出更多债务。其中,有效的方式可能是由上一级城投平台来实施下一级地区的基建等工作。当然,也可以采取城投平台整合的方式,大的合并小的,其风险会有一定化解。此外,还有很多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城投平台进行重组——原来大家担心债务问题,但随着集团有了资产去匹配债务,对于风险的担心会得到改善。
对于债务到期的滚动,李超指出,由于央行持续有一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贷款加权利率也处在历史最低点。因此,这一置换过程也使得整体利息负担有所下降。“这些都是后续可以去关注的,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措施和手段。”
“房住不炒”仍是大方向
围绕房地产,报告提及“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并且未提及“房住不炒”。
李超指出,尽管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房住不炒”,但这和“房住不炒”并不矛盾,“房住不炒”这个大方向肯定还是会坚持。
从加强保障房的角度看,李超认为,未来会走租购并举的道路,即居民不完全通过购房来实现住房需求,一部分居民肯定要租房。而在过去,居民之间的租房契约关系不稳定,但如果租住国家有保障性的住房,其稳定性是非常好的。“我们也一直呼吁,长租公寓将来应该是可售的,这样它的稳定性会变得更强,也会解决新市民以及新进入大城市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需求。”
第二,李超认为要保障刚需购房者的利益。目前首套房和二套房的置换需求依然存在,这部分需求应该得到保护。在过去的房地产调控过程中,由于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确实有一定上涨压力,所以政策相对过紧,但现在都是放松的状态。
“这里边,我们也非常强调因城施策,尤其是房价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的城市,这类城市不用太纠结,其首付比和利率都有很大的政策优惠。”李超指出,这些措施都是适宜的,毕竟这是刚需,应该给予金融相关支持。
李超认为,如果供给量保持得比较好,也不会导致房价上涨。当然,如果阶段性过度放松,导致房价明显出现上涨趋势,政策可能会出现一些回调。
围绕消费和高端制造业寻找景气赛道
李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是股票市场、权益市场比较关注的国家年度政策导向。在此过程中,市场也会去寻找景气赛道。
首先,李超指出,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国家比较重视消费。在消费领域,其实还有一些景气赛道值得挖掘。偏生活场景、服务类的消费都可以具体细化,因为市场的投资逻辑围绕预期差展开。如出行链领域的预期差兑现得相对较快,肯定还有上涨机会,但更多应该挖掘一些市场尚未挖掘的逻辑。沿着国家比较重视的消费领域,可以关注年轻人消费赛道的投资机会。
另外,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及把制造业作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李超认为也有比较大的投资潜力。在国家安全和高端制造中取个交集,可以发现在一些国产化、“卡脖子”的领域里有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比如半导体、上游的机床,以及结构调整导向比较明显的新能源化、智能化、偏上游的材料和设备,这些都可以继续挖掘投资线索。这些涉及的类别特别广,尽管部分的估值已经提起来了,但投资上还是有一些细分赛道可以挖掘机会。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