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为何蹲守三环?北京中小学生科学建议有的已上全国两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2-17 20:38

治理交通噪声污染“大城市病”、给小区公共健身器排除“安全隐患”、创建北京风车科普园、为生态公园“驱蚊”……一群敢想敢言的中小学生,正在为改变城市努力。

第十四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前不久揭晓,活动共收到1万余名学生提出的9835项建议,最终有10项建议摘得科学建议奖,还有10项获科学建议提名奖。孩子们从自身经历中获得启发,大到交通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小到“衣食住行”民生保障,首都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他们献出的“妙策”。

热点问题

交通噪声污染影响校园

交通噪声污染是一种难以治理的“大城市病”,在北京,生活环境周围的噪声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杨玥晨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学校就在西北三环的一角,从五年级开始,我们班就搬到了离环路更近的教室,上课的时候会被交通噪声打扰。”杨玥晨说,如果开着窗户,车辆鸣笛的声音就很吵,“有时候老师要等车流过了再重复一遍。”

谁来管噪声的问题?杨玥晨最先想到的是找学校,她曾在学校举办“我给学校提建议”活动时,提出了调整开窗通风时间、教学楼增加隔声材料、学校内增加绿植的建议,并希望学校能协调相关部门为学校周边的高架桥增加隔声屏。在得到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后,她又萌生了向北京市提建议的想法。“要让建议更有科学性,更让人信服。”升入六年级后,杨玥晨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科学研究。

2022年9月,她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选取了12个监测点对学校教室和操场、西北三环周边小区及办公场所进行了噪声监测。

“我使用手机里的‘分贝测试仪’和‘距离测量仪’测量了18时至18时30分每个监测点的交通噪声情况,与国家强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对。”杨玥晨说,国家标准规定学校的环境噪声限值为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学校教室在关闭门窗状态下噪声限值为40分贝,“我选取了学校里距离三环路最近的同一教学楼的一、二、三层教室,和靠近西北三环交汇处的学校操场,发现这些点位的噪声数据都超过60分贝,再关闭3个教室的门窗进行测试,噪声数据分别为49、45、46分贝,都不符合国家规定。”

杨玥晨还在周末进行了校园周边现场路况调查,她实地监测的8个地点至立交桥的距离均小于20米,其中6个位置的分贝数大于70分贝,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中关于道路昼间低于70分贝的声音环境要求,表明进行噪声治理是有必要的。同时,她也发现安装了隔声屏的西北三环主路高架桥上,噪声会得到一定的控制,但限速路段上车辆的快速行驶仍会带来明显的交通噪声。

“在研究这个科学问题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和姥姥也给了我很大鼓励。”杨玥晨说,为了观察隔离噪声源和限制噪声发生的效果,她在家人的配合下进行了实验,来模拟西北三环交汇处的复杂噪声情况。实验材料很简单,就是1个装有噪声文件的平板电脑,4个装有“分贝测试仪”的手机,还有1个透明塑料盆模拟隔声屏。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想法:隔离噪声源和限制噪声发生都可以使噪声得到一定的控制。

建议

增加道路隔声屏 完善限速限鸣标识

综合自己的调查研究,杨玥晨提出在西北三环交汇处增加道路隔声屏的建议。交通部门可以在现有北三环高架桥隔声屏的基础上,为其他高架桥,如万泉河路高架桥增加道路隔声屏,进一步隔离噪声源。同时,针对限速路段上车辆仍快速行驶的问题,交通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交叉路口的限速限鸣标识,使标志更加清晰,并加强道路交通执法,有效限制噪声发生。“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助附近学生、小区居民和办公人员免去噪声烦恼,让大家的生活更舒适。”杨玥晨说,下一步,她计划去交通部门、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和咨询,不断完善自己的建议,“也希望有专家愿意走进校园,给我们讲解交通噪声治理的问题。”

热点问题

社区健身器材不适合低龄儿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想去小区健身器材上练练,发现最“忠实”的使用者是小区里的孩子们。孩子玩健身器材不会有安全问题吗?这件事引起了北京市第二中学朝阳学校初一学生张芃菲的注意。

“我经常看到小区里的孩子们在健身器材上玩得不亦乐乎,而且还有各种‘花式’玩法,最常见的就是把漫步机当秋千。”张芃菲说,当她真正看到一位小朋友从健身器上掉下来了,更发觉问题的严重,“回到家后,我在网上查询关于小孩使用公共健身器材的信息,发现确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也有悲剧发生。”

如何帮助低龄儿童排除安全隐患?张芃菲开始了调查。她利用暑假时间调查了家附近几个大型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发现这些健身器材的尺寸偏大、材料都是金属材质,设计的适用人群都是16岁以上,并没有给低龄儿童设计的专用器材。同时,她也在小区周边发放了调查问卷,调研居民对于低龄儿童使用健身器材的看法。“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这些低龄儿童不规范使用健身器材会发生危险,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张芃菲说,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居民的建议也给了她灵感,“有些人认为监护人应该看好自己的孩子,还有更多人认为应该给这些儿童配备合适的健身器材,做好保护措施。”

那么,适合低龄儿童的公共健身器材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对健身器材的现场考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张芃菲对健身器材的规格大小、初步设计展开了研究,并形成了一份详细的建议方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身高范围,她提出,应该设计适合身高在80至150厘米的低龄儿童的健身器材。由专业人员运用人体工程学的知识,根据器材的不同,设定适合低龄儿童的高度。

建议

按身高为低龄儿童设计专用健身器材

张芃菲建议体育主管部门为低龄儿童设计专用的公共健身器材,让孩子的活动更加安全、科学、合理。“因为是给低龄孩子设计的,所以外表要做圆滑和软包处理,加装防撞条或者防撞角。”她进一步解释,器材的说明书可以采用绘图的方式讲述使用方法,让低龄孩子也能懂,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标注身高限制,让孩子、家长都能看得到,醒目警示。

张芃菲还自己设计了一个“小版太空漫步机”的草图,每个细节都设计得很贴心。她根据小朋友的身高,将这个漫步机的尺寸定为高80厘米、宽130厘米,蓝色的框架外全部进行软包处理;踏脚部分长20厘米、宽10厘米,做防滑处理。在踏脚与框架的连接轴处加一些阻挡板,以防孩子荡得太高。“虽然这个设计很简陋,我不知道这样的设计具体应该如何真正实现,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建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让真正的设计师为低龄的孩子们设计专用的公共健身器材。”她说,也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将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

据了解,张芃菲关于社区公共健身器材低龄化的建议已经引起体育部门的重视,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档案内存

十余年收到3万多份参评报告,孩子们的建议有望成为政策落地

市教委从2008年开始在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设立“科学建议奖”,2009年举办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共吸引了4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收到参评报告3万余份,评选出科学建议奖和科学建议提名奖278项。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建议奖”号召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科普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怀,鼓励他们积极为北京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毅是本届活动的评委,他审阅的近500项交通综合治理领域的建议中,不少建议引发了他的兴趣,跟着孩子们的研究报告重回实地进行考察。“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建设城市。”

近年来,孩子们提出的建议中,《关于阶梯水价改革的建议》《野草绿化屋顶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部分建议经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北京市两会变成了北京市政策。2021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学生张维钧提出的《关于在北京市推广食物共享,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经过完善形成《关于在全国推广食物共享理念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被带到了全国两会上,由全国政协委员成功提交。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