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贝贝特 2022-12-30 16:00

一天晚上,我正在哄我五岁的儿子杰克入睡,他突然问我:“爸爸,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我很震惊,于是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困惑在哪儿。“好吧,”他说,“你和妈妈是我的父母,爷爷和奶奶是你的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那世界上第一群人呢?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世上的?”我没想到他会对这个哲学问题感兴趣,于是我开始借助许多能解答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论与他讨论。等到讨论结束的时候,结论虽然并不尽如人意,但他至少可以暂时抛下这个问题去睡觉了。

对于那些熟悉西方哲学史的人来说,我儿子所苦恼的这个问题,很显然已经困扰了哲学家们至少 2500年了:人类的生命是如何开端的?杰克可能明白他是通过我和我的妻子才降临于世,而我们每个人也同样有父母。相应地,我们的父母也有父母,以此类推。但是,到了某个点上,你将面临一个明显无法解决的难题:要么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但这怎么可能呢?因为它意味着从现代倒推,便有无穷无尽的人类。或者曾经有一段时间,只有两个人类存在,他们都没有父母,这两个人繁衍了整个人类族群——然而,他们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因何方式而突然存在?

当然,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会提到上帝,求助一个超现实的存在,因为上帝有从虚无中创造万物(包括人类)的能力。但是,我儿子对世界持一种科学的态度,我知道他会拒绝搬出上帝来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于是我和他讨论了进化论——人类是由于(基因)突变从猿猴转变而来的。这个理论让他无言以对,最终他再一次表达了他的担忧:生命是如何从一个无生命的宇宙中诞生的?

杰克的问题使我明白,尽管他才五岁,但已经被一只叫“哲学”的虫子叮了一下,这让我很吃惊。有许多理由可以来解释我的这种吃惊。首先,没有我的任何引导,杰克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点真的让我很惊讶。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过去一直努力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形而上学的问题。我在想,难道一个五岁的孩子(即使和杰克一样早熟),会比我教的大学生更能直觉性地把握哲学?

杰克对这个问题不依不饶、苦苦思考的态度也让我感到吃惊。在我们的睡前谈话结束后,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不仅问了关于人类发展繁衍的更多问题,还开始问和这个主题相关联的其他问题,比如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等。我惊讶地意识到,一个五岁的孩子是可以依靠他自身的力量,窥探到一系列相关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而这些问题都和无穷序列有关。我不禁问我自己,难道像杰克这样的幼儿实际上才是原初的哲学家?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反思一下何谓哲学本身。从最本质的角度来说,哲学是为了解答我们自身及其世界的根本问题而存在的,我把这些问题称为“大观念”。困扰杰克的关于人类从何而来的问题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尽管有许多科学发现都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关,但最终仍然需要哲学家来帮助我们思考这个抽象的问题,即使他们未能给出一个确定性的解决方案。在追问和思考这些大观念的过程中,哲学家也会对同样的问题感到困惑,而我儿子则试图借此挖掘自身所处世界的意义。

这就表明,哲学家就是那些一直深信这个世界充满惊奇、有许多问题等待回答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总体上会满足于保罗给哥林多人所写第一封信里的建议:

“在我是孩子的时候,说话像孩子,心思像孩子;但是成人之后,却告别孩子气。 ”(《哥林多前书》[1]第 13章 11节)

然而,哲学家却仍然葆有儿童般的态度,提出关于世界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事情对他们有意义,而非放弃意义的追寻,“继续”去做大人该做的事。

将哲学家视为大小孩,和将哲学家描绘为长胡子老人的庄重形象(譬如拉斐尔的著名画作《雅典学院》里所描绘的那样)是截然不同的,从柏拉图开始,对哲学家和大多数民众而言,哲学就是对人生终极目标的合理追寻。人们认为,只有漫长的一生才能够为哲学反思提供必要的材料。只有年长者,才具备哲学家所特有的那种智慧。

写作本书时我怀有一种信念:我认为那些企图把哲学当成长者(或至少是大学生们)专属领地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这一点对我们作为人的生命以及我们所处的世界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正如杰克的例子所揭示的,哲学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应有“合法”追寻哲学的权利,因此我们应当激发而非扼杀他们的这种本能或兴趣。

我之所以鼓励在小学阶段进行哲学教育,其信念便来源于此。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基本的社交技能和 3R课程(读、写、算)的时期,但若将儿童教育局限于此,则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除了应教授基本的文化技能,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大观念的讨论。在学校教育的前几年时间,孩子第一次接触到有组织的学习,这个时期将铸造他们对知识和教育的终生态度,其影响不可磨灭。如果在此阶段不能使孩子们体验思考和学习的乐趣,将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提升创造力非常重要。但是学校也无须花费过多精力来刻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为通过为孩子们自发性的提问指明方向并给出必要指导,这种精神就会在他们的正规教育中得到发展。为了不让孩子远离学校,我们就需要向他们展示,学校可以帮助他们思考那些伴随个体成长与发展而自然涌现的重要问题。

父母也会在和孩子进行哲学讨论的过程中获益。通常情况下,家长只是简单地把绘本当成哄睡的材料。但是许多绘本,正如我随后要展示的那样,其中充满了令孩子们感到困惑的哲学大观念,家长可以帮孩子更清晰地思考这些大观念,并同时为亲子沟通打开另一条重要通道。

来源:贝贝特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访谈|北大著名哲学家赵敦华接受专访 趁着年轻要拼搏一番 这是年轻的资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4
访谈|北大著名哲学家赵敦华接受专访 趁着年轻要拼搏一番 这是年轻的资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4
感悟|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3
赏读|赵林:形而上学的宿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赏读|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点语言哲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哲学进化论:一场关于世界、意识、道德的无止境追问》展现哲学思考的独特之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赏读|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活生生的苏格拉底 ​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7
从抢劫犯到哲学大师,传奇哲学家斯蒂格勒扛鼎之作《技术与时间》再版
扬子晚报 2023-1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