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授予谢晓亮院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4 07:59

首都之窗11月23日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本年度北京科学技术最高奖——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授予了北京大学谢晓亮院士,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则授予了“黑洞搜寻与吸积物理研究”等5项成果。

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市政府批准,授予谢晓亮院士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授予肖云峰、高扬等9位青年科学家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授予阿尔门·谢尔盖耶夫教授等6位外国科学家北京市国际合作中关村奖;授予“黑洞搜寻与吸积物理研究”等5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高温超导体中压致超导再进入现象的发现与机理研究”等25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非结构光场智能成像关键技术与装备”等3项成果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多光源可调节的面曝光3D打印关键技术及应用”等9项成果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全系统全频北斗厘米级高精度定位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37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北斗高精度大气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12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个人。据了解,谢晓亮院士1962年出生于北京,是生物物理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2018年全职回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任北大理学部主任、北大李兆基讲席教授、北大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创建并担任北大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作为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谢晓亮近年来大力推动了无标记光学成像技术和新型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迄今为止,谢晓亮团队利用MALBAC技术为中国三百多个患有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成功避免了疾病的子代传递,为数千位孕妇避免了染色体异常胚胎的移植,减少了流产和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发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