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爱情电影数据洞察》发布 市场急需打破“同质化”困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8 13:11

猫眼娱乐旗下猫眼研究院近日发布《国产爱情电影数据洞察》(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国产爱情电影在经历两大黄金时期之后,市场总值和单片票房遇到挑战,影片“剧情”、“真实感”等关键词受到观众关注,市场急需打破“同质化”困局。

 

国产爱情电影需要破局

报告首先对2011-2022年国产爱情电影市场经行了纵向盘点,从数据可以看到,12年间,国产爱情电影经历两大黄金阶段,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的突破期。

回顾中国爱情电影发展,近年广泛应用的“仪式感”和短句式名片,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成熟案例。在2011-2013年间,都市、青春、古装、喜剧、剧情等各种爱情电影均有市场表现优异的代表作。以《失恋33天》为例,这部电影依靠爱情电影的社交属性以及互联网的流行文化,打造了“世纪光棍节”的概念,并一举摘得国产电影年度票房第4名的佳绩。

2014-2016年,国产爱情电影迎来了第一个全盛时期,不依赖制作技术、投资成本轻巧的爱情电影,迎来上映数量、整体票房的繁荣,其中喜剧爱情电影盛极一时,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最近一次的快速成长期。2014年,国产爱情电影品类开始多元化,“爱情+喜剧”率先实现票房体量的飞跃,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喜剧爱情电影年均上映数量达到了120部之多,在国产电影市场的票房占比于2014年达到49%的高点,票房总值在2015年突破100亿大关。2015年直接迎来了“喜剧爱情”的全盛时期,产出了很多经典优秀的作品,如《港囧》、《夏洛特烦恼》等。

此后,在2017-2019年,爱情电影进入了第二个繁荣阶段,整体呈现市场产值下降,单片仍有高点态势。进入2017年之后,或因“喜剧+爱情”出现了审美疲劳,爱情电影的年度总产值出现了明显下滑,但部均票房仍保持较高产出。像《前任3:再见前任》《后来的我们》《少年的你》等影片,更是代表爱情电影连续三年斩获单片十亿的佳绩。同时“剧情+爱情”自2017年以来呈现抬头之势,在2018年、2019年先后实现票房千万影片数量和部均票房的双向超越,成为爱情电影的新主流。

2020年以来,疫情给行业整体带来不小影响,影片类型供给受限,爱情电影市场在大环境影响下,开始逐渐下滑。即使在2021年电影市场各项数据均有回暖之际,爱情电影在国产市场中仅有11%的占比,相比往年仍有差距。部均票房继续下行,无论是创作还是市场运作,都出现高度同质化的现象,国产爱情电影急需破局。

观众对“催泪致胜”审美疲劳

国产爱情电影由繁盛到下行,在疫情因素影响之外,上映时间、内容、宣发均对影片票房都有着重要影响,影片同质化带来的审美疲劳是国产爱情电影面临的最大难题。报告从开画表现、剧情评价、宣发营销等方面,进一步揭露了用户对当下国产爱情电影的观感。

从开画表现上,国产爱情电影开画票房保持较高水准,后继普遍乏力。在历史上首日票房超过5000万的国产爱情电影中,2020-2022年占据6席,开画票房仍能保持的较高水平;但整体的票房后劲在持续下降。热门档期前置核心用户是原因之一,但品质问题同样难以回避。

根据猫眼购票用户评论数据显示,“剧作”仍然是观众评价一部电影的核心,而“主创及角色评价”略高于“制作”成为用户评价爱情电影的次要维度。

从剧作角度看,观众对国产爱情电影中的“泪点”、“结局”、“爱情感”的提及率明显高于行业均值,是该类影片中观众更在意的部分。“剧情”评论占比虽然低于行业均值,但仍是剧作方面、也是三大维度中提及最高的元素,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基础。

盘点2020年至今票房五千万以上的国产爱情电影,大部分剧情评分在7分以下,只有2部影片能够取得达到8分以上,这就导致近年国产爱情电影的综合评分普遍不高,剧情评分与影片整体质量正相关,是评价电影的核心指标。

观察用户评论,可发现近几年高票房电影的剧情共性就是“催泪致胜”,但用户已经出现审美疲劳。催泪剧情依靠强烈的“爱情感”共情引发共鸣,“剧情爱情”源源不断,但是2022年,同类作品已不再被大众买单,从一定程度来讲,大众对“哭片”已经“看累了”,由此反映出观影需求的转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如爱情的展现、结局的设定、片名的氛围等等,均对最终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观众认为国产爱情电影剧情不足点,普遍集中在缺乏真实感上,观众对于剧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今年上映的9部国产爱情电影中,有4部评论中提及“剧情”的比例高,且与综合评分差距较大,对影片整体影响明显,而以纪实风格讲述农村爱情故事的《隐入尘烟》,剧情评分并未落后整体评价;2021年上映的《爱情神话》,更是少有的剧情评分为影片整体拉高分数的案例,这都证明了剧情优秀与否对于爱情电影整体口碑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21108130007.jpg

喜剧爱情电影回暖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从历年票房破千万国产爱情电影数量来看,喜剧爱情电影的表现有回暖趋势。《还是觉得你最好》《爱情神话》等具有高笑点的爱情电影都取得了优异的票房表现。

2022年2月14日档期上映的喜剧爱情电影《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在与主打泪点的《十年一品温如言》《不要忘记我爱你》的对比中,也体现了明显的差异性,成为今年这一档期爱情电影中后劲表现最好的影片。

在经过2017年《前任3》强情绪引发观影热潮后,以“哭”为卖点的剧情爱情电影盛行3-4年后,喜剧爱情近期的抬头表现或许能反映出观影需求的转变。

观看爱情电影,观众大多抱着幸福美满(HE)的预期,但是遗憾的结局(BE)也不一定不能接受,像BE的《遇见你》《你的婚礼》就得到了比综合评分更高的评分。

短句式片名缺乏记忆度

除去《十年一品温如言》等根据小说作品改变的电影,2020年至2022年上映的国产爱情电影中,共有15部片名大于等于7个字,12部采用短句结构,例如《我的青春有个你》《我要我们在一起》《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等,15个片名中“我”或“我的”出现11次,“你”或“你的”出现6次,“我们”或“我们的”出现3次,爱、喜欢等出现10次。近年来常见的国产爱情电影短句式片面,普遍缺乏记忆度,单独出现具备特色,但面临多部爱情电影同时上映的情况时,会让观众难以辨识。

电影片名有四大功能:信息传播功能、表情功能、审美功能和广告功能,短句式片名能满足传达影片类型的信息传播功能,但是普遍缺乏语言优美流畅、便于记忆的审美功能,导致影片内容往往低于预期,或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出现。像《我要我们在一起》《陪你很久很久》和《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都是片名与预期不符的代表性按理,一定程度上也使影片面临更高的口碑风险,久而久之观众心中会建立“片名长=影片差”的刻板印象。

电影宣发同样面临同质化困局

此外,电影宣发同样面临同质化困局。近年来国产爱情电影宣发主打“共情”、“破防”、“意难平”等关键词,或者拍摄观众流泪的观影反应,同质化营销方式对观影欲望的激发效果越来越弱。

同时爱情电影营销在仪式场竞争上趋于白热化状态,《地球最后的夜晚》成功开创“跨年档”,仪式感确实行之有效,但以今年情人节档为例,三部爱情电影在同一天运作了10个仪式场可见,国产爱情电影的同质化表现在市场运作阶段也尤为显著,亟待寻求新鲜的宣发触点。

结合微博数据,《国产爱情电影数据洞察》还给出了当下网友关于爱情的热议话题参考,“真的建议大家要主动表达爱”、“分手后一定要删除对方吗”、“分享欲真的很重要吗”等热门话题,均体现了当下大众对爱情的感受,希望对于相关影片的创作可以带来一定启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