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称号如何真正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8 07:10

9月6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指出,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这次会议指出,要建立新型科研举国体制,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院士在新型科研举国体制中,将扮演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就必须推进院士制度改革,其关键在于破除“唯帽子”问题,不能以“头衔”论人才、配置资源,而要给所有科研人员平等竞争,展示学术才华的舞台。

首先,当选院士不能就认为“功成名就”,也不能把牵头重大科研项目作为“学术资源”,而应该把这作为学术责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院士要带头做真正的学术研究,而不能短视化、功利化,追求发表论文。基础学科领域缺乏重大原创成果,这是我国科研的软肋,也是被卡脖子的重要原因。而要取得原创性成果,需要甘于寂寞,有持之以恒进行重大学术攻关的定力。

可以说,院士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学术生态建设。改革院士制度,就要让院士制度起到激励所有科研人员投身学术研究的作用,要以院士制度改革,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破除当前存在的学术利益共同体,让院士回归荣誉性与学术性。

事实上,早在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改革院士制度的目的,就是让院士回归荣誉性和学术性。2014年,为有效排除院士增选中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守住院士称号的学术性和荣誉性,回应社会上关于院士退出机制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审议修订了新章程,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客观上说,上一轮院士制度改革,减少了利益因素对院士遴选的干扰。如收紧院士推荐渠道,取消单位和归口部门推荐,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扰;针对“官员院士”情况,中国科学院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完善退出机制,明晰何种情况“劝退”,何种情况“撤销”院士称号。

但是,还是存在诸多影响院士荣誉性、学术性的问题。如对于院士的管理,中科院与工程院均明确,“院士”只是一个学术称号和荣誉,并不是一种职称和职务,不宜处处以“院士”称呼。并要求,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

因此,让院士回归荣誉和学术,有力的措施,就是去利益化。院士制度是基于院士只是学术荣誉的基础上设计的,所有当选院士的学者,没有任何利益,更没有高于其他学者一等的学术特权。院士在申请课题时,与其他学者是完全平等的。

近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公布《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8万亿元,从投入规模看,我国R&D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要让科研投入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必须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把经费用到刀刃上。

随着科研经费投入增加,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推进年薪制薪酬制度改革。结合这一改革,有必要剥离所有学术头衔与学术称号对应的利益。这既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待遇保障力度,也可减少科研中的功利因素,让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不受非学术的利益因素干扰。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让博导真正回归岗位而不是头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1
院士退出机制:是约束,更是爱护
光明日报 2024-07-17
花40万买“野鸡洋院士”,是学术荣誉还是利益交换?
界面新闻 2024-05-11
北青快评|对花钱买“外籍院士”传闻,必须严肃调查回应公众关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对花钱买“外籍院士”传闻,必须严肃调查回应公众关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人才评价改革未来如何部署?教育部回应
光明日报 2024-02-19
北青快评 | 破除唯帽子论应减少竞争性科研项目数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8
院士禁止参加应酬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带好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