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掘墓人”戈尔巴乔夫寿终正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3 07:20

8月30日堪称“戈尔巴乔夫日”。91岁的戈尔巴乔夫因病辞世并瞬间占据全球媒体头条,成为无数自媒体平台的“网红”和“屏霸”。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位30年前的风云人物,并借由对他的追忆掀开被埋葬的冷战时代,重审在他退出政坛同时正式解体的苏联。

据俄媒报道,戈尔巴乔夫的葬礼将于9月3日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因有其他行程安排无法参加。9月1日,普京一身素服,手捧大把红色康乃馨,只身到殡仪室向躺在棺椁内的戈尔巴乔夫遗体告别。普京整理衣服,手扶棺椁,回首凝视旁边的大型戈尔巴乔夫画像,又两次瞩目这位前领导人的遗容,最后低头默哀,手划十字,匆忙离去。

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未置褒贬,称其“在一段极其复杂、剧烈转变的时期领导着我们的国家,面临外交、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巨大挑战……他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并努力提出针对紧迫问题的解决方案”。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则意味深长地表示,戈尔巴乔夫有关苏联与西方和解的“美好幻想”只是一厢情愿,最终也一无所获。

中国官方对戈尔巴乔夫推动中苏和解所做贡献给予肯定。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戈尔巴乔夫先生曾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的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1989年5月,时任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破冰式访问,并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举行历史性会晤,宣告中苏关系正常化并签署《联合公报》。这份公报为中苏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等前苏联成员国保持友好合作开辟了新篇章。

西方世界历来视戈尔巴乔夫为结束冷战、“埋葬苏联”的杰出政治家,并为此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等荣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戈尔巴乔夫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国务活动家;美国总统拜登说,戈尔巴乔夫是具有非凡远见的人;英国首相约翰逊称赞戈尔巴乔夫在和平结束冷战方面“勇气、正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形容戈尔巴乔夫是“值得信任和尊重的领导人”……

但是,一些戈尔巴乔夫的前同事、前部下,为失去苏联而惋惜并因此对其口诛笔伐。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著作《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修订版)中,将戈尔巴乔夫形容为投降主义者,指责他将苏联命运交给西方领导人处置,甚至连书面协议也不签署就解散华约并放任北约东扩。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拒绝接受西方政要对戈尔巴乔夫的赞美,称他“给我们的盟友带来绝对的灾难与悲痛”。

世界舆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五花八门,甚至分裂和对立,因为观点背后是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乃至国家观的差异。即便戈尔巴乔夫的“族人”,谈起他和他埋葬的苏联时也五味杂陈,惋惜居多。普京曾说,苏联解体是一个悲剧,“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

2011年苏联解体20周年时,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一项民调显示,73%的俄罗斯人依然难以肯定戈尔巴乔夫的成绩单,同时,42%的人认为他对苏联解体应负首要责任。2018年的一项民调显示,只有5%的俄罗斯人赞同戈尔巴乔夫当年的改革。美国皮尤公司近年多次民调表明,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坏事;35岁以上俄罗斯人中持有这一观点的高达78%,后苏联时代的青年人也有近半数赞同这个判断。

其实,将戈尔巴乔夫形容为“掘墓人”并不公平,他是苏联自1922年成立后的第8位领导人,接手的是一个危机四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联盟,他至多算是苏联解体的推动者、未能挽狂澜于既倒的末代领导人。苏联的政治僵化、经济停滞、商品短缺、外汇紧张和民族矛盾凸显,自勃列日涅夫执政的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而外部的苏美太空及军备竞赛、出兵阿富汗和四处输血维持国际大家庭,加剧了联盟的崩溃进程。

戈尔巴乔夫曾雄心勃勃地提出改革“新思维”并试图实现六大目标:建立经济发展有效机制,创造公开民主的社会生活,推动经济全面集约化,将科学技术与计划经济相结合,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道德水平并实现社会公正……但是,脱离现实的“公开性”和冒进的“民主化”加剧了社会乱象,而对西方单方面的示好、靠近、让步和缓和,又让苏联丧失大国之尊,反而在西方的繁荣面前自惭形秽,失去信仰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文/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