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危机笼罩拉美经济
工人日报 2022-09-02 09:45

新任阿根廷经济部长塞尔吉奥·马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言

近期,在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叠加影响下,拉美经济遭受强力冲击,增长前景黯淡,风险敞口不断扩大。更令人担忧的是,各国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收效甚微。今年余下时间内,地区经济恐将继续面临严峻考验。

三重危机笼罩地区经济

总体来看,拉美经济目前面临三重危机。

一是增长预期不佳加之通胀仍未见顶引发“滞胀”风险。

一方面,拉美整体经济增长呈现颓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今年经济增速为3%,是为数不多的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值3.6%的地区之一,甚至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3.8%)。而地区最大经济体巴西(1.7%)和墨西哥(2.4%)在各地区主要经济体中的排名也几近垫底。

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和美联储紧缩政策分别对供应链和汇率造成冲击,造成地区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货币大幅贬值,通胀压力加剧。

截至7月,阿根廷年化通胀率达到71%,创三十年来新高,增速位列全球之首,其央行预测今年全年通胀率或超90%。智利(13.1%)、哥伦比亚(10.21%)、巴西(10.07%)、秘鲁(8.74%)等国的通胀表现也不甚理想。

二是债务压力陡增,使本就不乐观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今年拉美地区外债总量增长率预计为3.4%,高于发展中国家2.8%的平均水平;到期债务金额5416亿美元,占地区GDP总额的10.22%,仅次于受乌克兰危机严重影响的欧洲发展中国家。

三是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生产供给能力较弱、贸易结构依赖性和脆弱性较强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而言,食品和油气价格的飙升使粮食和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目前,海地食品通胀率已接近30%,尼加拉瓜、巴巴多斯、哥斯达黎加等国也在20%附近徘徊。

外部依赖导致发展难题

拉美目前增长乏力、通胀高企的状况,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其高度外向型的经济结构。

一方面,在多年的发展惯性中,出口贸易成为地区增长的主要来源,而今年的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供应链中断、贸易往来减速,影响了地区的出口产业,使增长急剧放缓;另一方面,拉美在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地区的同时也有较大的食品、能源进口需求。

在出口遭受冲击和进口成本增加的双重挤压下,地区能源赤字和贸易逆差扩大,通胀压力加剧,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更令人担忧的是,多国竭尽所能屡次大幅加息,不但未有效抑制通胀,反而引起了财政赤字扩大、外储减少、消费水平降低等负面效应。

由于拉美本轮通胀属于输入性通胀,其根源问题在于疫情后消费需求的大量释放和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国际供应链中断,而加息作为货币手段对需求本身影响不大,也难以解决供应端产生的问题,因此对通胀的抑制效果有限。

就债务问题而言,地区多国利率同美元挂钩,且美元债务占比较高,例如阿根廷就有超过70%的公债美元化,国家经济状况受美元汇率影响较大。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外溢效应在拉美强烈发酵,引发资本回流美国,地区本币贬值,偿债成本上升。

此外,作为拉美最大贸易伙伴,当前美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区国家出口贸易,影响其外汇收入,使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大。

困境之中需要寻找出路

在疫情给拉美经济带来的阴影仍未消散的情况下,今年余下时间拉美经济恐将持续承受压力。

首先,目前地区各国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不得不继续加息,但已居高位的基准利率和加息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却限制了政府下一步的政策调整空间。

其次,高赤字叠加高外债使部分国家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主权债务违约“一触即发”。

以最有可能率先“爆雷”的萨尔瓦多为例,其去年投入大量财力采用比特币为法定货币,却不幸押错赌注。今年比特币币值暴跌过半,政府恐将“竹篮打水一场空”,还需面对明年年初8亿美债到期的紧迫现实。

阿根廷虽于今年年初同IMF达成债务重组协议,但根据协议要求,阿政府需在今年提高外汇储备并降低财政赤字和货币融资。然而阿近期已有两名经济部长遭撤换,目前外储严重不足,央行今年向财政部的累计拨款也险些超过IMF融资要求,财政局面可谓混乱,不排除陷入史上第十次违约的可能。

随着新一轮大选周期的临近,地区的政治变动、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易相互催化影响,形成循环作用的局面,影响金融市场环境稳定和投资者信心,导致通胀预期加大,低迷状况持续。

总体来看,拉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对长期复苏构成严重挑战。只有加快产业升级,调整债务和税收结构,找到可持续发展道路,减少外部依赖,才有可能在多重困境中找到出路。

文/严若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