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差异化优势、或关停或收紧,银行系电商平台路在何方
中国消费者报 2022-06-22 08:20

“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将停止

6月18日,京东6·18再创新高,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拼多多平台全品类消费也迎来明显反弹。与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6·18年中大促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系电商平台却集体遇冷,有的甚至按下了“暂停键”。

坐拥上亿客户,十年磨一剑的银行系电商平台为什么会纷纷败走麦城?在互联网电商平台鏖战火热的当下,银行系电商平台路在何方?

工行“融e购”下架

提起银行系电商,工商银行“融e购”平台曾一度是行业龙头。成立于2014年的“融e购”上线仅两年,年交易金额就突破万亿元大关。2018年,“融e购”年交易额仅次于淘宝、京东。截至2019年末,“融e购”用户达1.46亿户。

然而,2020年后工行年报鲜少提及“融e购”相关用户和交易额数据。人们未曾料到的是,“融e购”再次引发关注,却是其将下架关停的消息。

5月30日,工商银行发布两则公告指出,“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以及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相关服务,将于6月30日24时停止。

对此,“融e购”相关负责人6月16日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这次调整主要是顺应互联网和金融发展趋势,对“融e购”平台相关业务进行的整合升级。

银行系电商“失色”

由于拥有丰富的C端、B端客户资源,银行系电商自诞生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

2012年,建设银行成立国内首家银行系电商平台“善融商务”,开启了银行系电商业务发展先河。此后,中国银行“中银易商”、工商银行“融e购”、交通银行“交博汇”、农业银行“E商管家”、光大银行“购精彩”等在内的银行系电商平台纷纷上线。

北京的彭先生2016年成为“融e购”用户。“当时平台商城里的品类还比较多,价格适中,关键是用户可以用‘积分+现金’购买。我一般都是刷卡攒一些积分后,再去商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东西可以选购。”彭先生对记者说。

王女士则是因为话费充值减免活动注册了“交博汇”,“也就是薅羊毛的时候去看看,日常网购还是首选互联网电商平台”。

正是由于积分抵现和薅羊毛才购物的目的,诸多用户虽然注册了银行系电商平台,但普遍购物频次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数受访者表示“近期没有在银行电商平台买过东西”。

低频购物使得银行系电商日益式微。记者了解到,经过数年发展后,各家银行系电商平台也在逐步调整,部分被整合至手机银行或信用卡商城,少部分仍在运营。例如,“民生商城”于5月31日正式关闭,“兴农商城”和“善融商务”平台则分别在今年1月和4月变更了运营主体。

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

从运营模式来看,当前银行系电商平台主要有3种模式,第一种为仅做B2B,第二种为仅做B2C,第三种为综合的“B2B+B2C”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生产链的综合服务。不过,不管哪种模式,银行系电商均主打品质。

2015年,时任工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的侯本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融e购”已成为部分商户战略转型的重要平台,部分知名商户已开始将经营主战场从以价格战为主的传统电商网站,向以“品质为先”的“融e购”转移,交易份额也已逐渐超过其在其他电商平台的销售占比。

不过,随着交易频次和交易金额的下降,银行系电商的品质也在下降,突出的表现就是消费者购物体验变差,并由此引发大量投诉。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多位消费者投诉“融e购”商城“不发货、不退款、不解决、不道歉”。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记者,银行做电商是为了建设可以自主掌控的场景,增加面向银行客户的价值,让银行客户在自主场景中黏性得以增强。但这些目标比较难以达成,因为一方面投入较大,另一方面需要专业的电商运营人才和稳定的供应链,后者是银行尤其缺乏的。此外,现在电商很发达,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银行系电商很难形成差异化优势。

星图金融研究员孙扬对记者表示,银行剥离副业是为了响应监管的要求,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副业经营不是很顺利,没有通过电商金融生态的融合实现原有目标。由于银行对电商业务聚焦度不够,被边缘化成为必然。

转型发展路在何方

关停电商平台,银行的数字化之路将如何演绎?

“融e购”相关负责人表示,“融e购”平台相关业务的整合升级,将进一步聚焦发挥工商银行经营优势,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其中,C端业务将转型为积分商城,与手机银行融合发展;B/G端聚焦场景合作和金融输出,持续优化服务功能,助力开放银行建设。

这位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工行将以手机银行作为面向C端用户的线上主入口,积极打造非金融生态场景,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金融+非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和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客户对线上金融服务专业化、综合化、场景化、便捷化的需求。

盘和林认为,现在的社会,专业协作、协同服务是趋势。银行要找到客户的需求所在,结合银行自身以及本土经济的特点,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可以结合公共服务数字化、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主题,多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深入合作,携手打造差异化的增值服务。

对于银行系电商未来的发展,孙扬则表示,发展空间取决于监管部门对于银行系电商的看法,合规才能继续存在。若要保留,未来应该通过股权独立的方式,独立经营。近年来部分银行系电商发展较好,主要是和互联网电商合作较为深入,利用了对方的流量导入到自身金融系统当中。因此,银行系也可以依托自身客户、信息等优势,加强与流量电商平台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来加快电商发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基金营销多举措降本 打出差异化“增效牌”
上海证券报 2024-12-05
智能手机差异化里增优势
经济日报 2024-09-21
个人系公募基金产品差异化布局
中国证券报 2022-10-28
拓展“朋友圈” 银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2-08-26
银行系电商十年“梦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6-25
关停或剥离!银行系电商集体遇冷 未来路在何方?
中国证券报 2022-06-23
“小而美”料成银行系电商破局方向
中国证券报 2022-06-23
关停或收紧 银行系电商平台路在何方
中国消费网 2022-06-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