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北京三中院:“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成为毒品犯罪主要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1 18:36

6月21日,北京三中院通报了近三年涉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毒品案件数量总体上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有所下降,“互联网+电子支付+物流”成为毒品犯罪主要模式。

三中院通报称,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三中院辖区(包括朝阳、通州、顺义、怀柔、平谷、密云6区)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90件,共判处毒品犯罪分子400余人。

2020年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15件,同比减少38.8%。2021年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54件,略有上升。今年1至5月,同期案件数量有所下降,审结毒品犯罪案件仅21件,同比减少62.8%。

近三年来,三中院辖区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超六成依托互联网实施。而利用物流或快递运输、交付毒品,也成为近几年毒品犯罪的又一明显特点。

在三中院审理的一起运输毒品案中,犯罪分子利用物流运输货物,在货物箱内夹带毒品,从云南发至北京,民警从货物的包装箱夹层内起获淡黄色粉末块16块,经鉴定,含有毒品海洛因共计5600余克。

王海虹介绍:“毒品交易联络以及毒资支付、毒品交付网络化,使毒品交易人、资、货相互分离,打破传统毒品犯罪层层传递的传统链条模式,使毒品犯罪不再局限于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加速毒品传播蔓延,同时容易产生大宗毒品犯罪案件,社会危害性极大。”

三中院通报显示,从毒品种类来看,涉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大麻类毒品犯罪案件依旧占绝大多数,同时近年出现的氯胺酮(K粉)、甲卡西酮、MDMA(摇头丸)、麦角二乙胺(LSD)、丁丙诺啡等各种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仍然存续,此外还出现使用苄基异丙胺这类性状与冰毒极为相似的物质冒充毒品进行贩卖的案件。

新型毒品伪装性更强。“例如LSD通常被制成溶剂后吸附在纸上,制作成邮票的样子,还有的新型毒品在传播过程中被制作成食品。”王海虹说。

三中院表示,将对毒品犯罪案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惩治力度不减。严厉打击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大宗毒品等源头性犯罪,严惩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同时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于罪行较轻或者具有从犯、自首、立功等从宽处罚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切实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予以从宽处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彬
编辑/朱健勇

相关阅读
北京三中院:证券犯罪中涉内幕交易及内幕信息案占九成 犯罪主体具有高学历高职位特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0
广州法院召开惩治毒品犯罪新闻发布会:近半毒品犯罪“涉网”
广州日报 2024-06-27
山东法院从严惩处毒品犯罪 加强青少年涉毒犯罪治理
中国新闻网 2024-06-26
重庆法院通报:“零包贩毒”仍是主要形式
中国新闻网 2024-06-25
全年共起诉645件942人 安徽检察机关严惩毒品犯罪
央视新闻 2023-07-13
“躺着赚钱”可真“刑” 租售银行卡、电话卡可能构成帮信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2
辽宁法院近五年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0194件
中国新闻网 2023-06-20
北京高院:3年来共有1143名毒品犯罪分子在京受审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