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填好高考志愿,需要有理性的个性化规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1 17:00

1193万名高考学子奔赴考场,今年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铃声响起,卷合笔落,高中三年寒窗苦读的岁月画上句号。随后,高招进入录取环节,志愿填报即将开始。如何选一个好的专业和一个满意的大学,各路专家纷纷支招,有人建议“本科选好大学,研究生选好导师”,有人说“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有人坚持“选择城市很重要”。

近年来,考生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与专业,这是好事。但是,需要避免把学生的志愿,变为家长的志愿,以及专家的志愿。每个考生填报志愿,必须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实力以及长远的学业发展、职业发展规划,按照本省的高考录取政策,进行理性选择。

调查显示,我国有超过70%的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当“甩手掌柜”,自己一点也不操心,完全交给家长,由家长选择学校、选择专业。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填,就找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可问题是,家长认为好的学校、专业,考生自己喜欢吗?有一些考生进大学后才发现根本不喜欢被录取的专业。志愿咨询机构可以为家长、考生提供分析政策、数据等服务,但由机构人员代填的志愿,也并不一定就适合考生。

以“热门专业”来说,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希望能考进“热门专业”,于是盲目追逐热门,却掉进“热门陷阱”。评价专业的冷与热,是有多个角度的。一是自己的兴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是“热门”,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兴趣,而不要被其他杂音误导,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助于自己在这一专业领域成长为拔尖人才。当前的问题是,很多考生根本说不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填报志愿时,要对自我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学校与专业。我国正在推进的新高考改革,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组合。

二是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旺盛、人才培养供给少于社会需求的专业,是供需角度的热门专业,可一些考生、家长认为的“热门”,是招生人数多、开设该专业学校多的专业,这些专业其实是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冷门”。我国高校近年来撤销较多的专业,就是10多年前考生和家长追逐的“热门”专业。

三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某一类专业整体的社会需求不旺,但是在某所高校,这一专业却可能是特色专业、强势专业,同样,某一类专业貌似社会需求很旺,可是,具体到某高校,这一专业却可能缺乏特色,评价、选择专业,必须结合具体学校的办学情况。考生和家长如果理性分析、选择大学的专业,那么,大学在开设专业时也不会盲目追逐热门,而会考虑怎样办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

四是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在近年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志愿期间,都会有“过来人”支招,告诫学生不要填报哪些专业,认为这些专业是“天坑”,听上去是肺腑之言,而实质很片面,是把自己学不好的专业,都斥责为“天坑”。按照这一逻辑,所有大学专业,都可能成“天坑”专业,在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都会有所谓“热门”专业的“冷就业”,以及“冷门”专业的“热就业”。一个专业究竟好不好,关键在学生进大学后,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的所有资源,坚持努力学习。不能只重视被录取,不考虑今后的学习。

再看地域,不少人支招要选大城市、发达地区,可是,考生填志愿,是要以考分实力为基础的,都盯着发达地区、大城市,必定导致这些地区的高校录取分数高、竞争激烈,而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却可能没有完成招生计划,有的学生则落榜。拓宽地域选择面,会增加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另外,选择地域也要结合考生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进行,如果考分实力一般,本科毕业后就准备就业,那可以选择发达地区的一所普通院校,而如果准备在本科毕业后考研、深造,则可根据自己的考分以及高校往年的录取情况,选择一所办学质量更高的学校。

志愿填报是很个性化的,因此,需要考生进行个性化规划。家长可以为考生填好志愿做参谋,也可寻求专业的咨询机构的咨询、建议,高中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填报志愿的指导,但最终选择学校、专业志愿,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做主,填好自己的志愿,不能盲目跟风、只顾眼前,而要有自己的主见与长远发展规划。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为考生规划专业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业吗?
工人日报 2024-07-01
青诉 | 高价咨询和AI工具,用来填报高考志愿靠谱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高考志愿填报 天价咨询靠谱吗?
新民晚报 2024-06-25
4000元买的方案牛头不对马嘴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 2024-06-22
4000元买的方案牛头不对马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 2024-06-22
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教育部官网 2024-06-19
“哈工大”和“哈工程”分不清 高考志愿规划平台问题频出
法治日报 2023-12-05
“哈工大”和“哈工程”分不清 高考志愿规划平台问题频出
法治日报 2023-12-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