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或与心血管内科医生保持联系。为了防止病情可能出现反复和加重,疫情防控期间,患者的自我管理就更为重要。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为大家送上护心符,聊聊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应该怎样照顾好自己。
首先,来看看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门诊就诊的注意事项。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是阻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措施。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门诊预约就诊,就诊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他人近距离交谈。复诊时,记录好平时的血压、心率及服药等情况,并整理好准备与医生沟通的问题以及慢性病需要取药的种类及数目。
如需和医生沟通,而不能门诊就诊时,可通过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北医三院”APP,与心血管内科医生线上咨询。
最好的治疗方案一定是包含了自我管理的个体化治疗,希望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和治疗方案。
冠心病篇
目前有众多资料显示,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病(CVD)者如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更高,而冠心病作为主要的CVD之一,在我国大约有1100万患者。
这个庞大的患者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加之自身又属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特殊时期的疾病管理策略该如何进行调整应对?
1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
2
疫情防控期间,长期服用的药物可以减量或者停药吗?
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包括抗心绞痛、调脂、抗血小板药物等,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基础药物,应长期坚持使用,不能因疫情或不方便就自行减量或停用。
3
支架术后,为什么要吃两种抗血小板药?
需要观察什么?
支架术后要充分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避免局部形成血栓。指南推荐的双联抗血小板的时长是1年,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置入支架的部位和长度来个体化决定,所以患者支架植入满1年时,一定要记得找手术医生复诊。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果是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局部瘀斑、可自行处理的鼻出血、非常小的结膜出血,可以先观察;如出现大便颜色发黑或便血、尿血、呕血或是无法处理的鼻出血等现象,需要立即就医,查找出血原因同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方案。切莫因担心出血、伤胃或发现皮肤瘀斑等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4
支架术后服用降脂药物,伤肝、伤肾吗?
他汀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是非常安全的,在首次用药后的6-8周左右会建议患者复查血清的肝酶和肌酶,了解有无不良反应,及他汀类药物是否将胆固醇降低到了要求的范围。
如果胆固醇不达标,医生可能会联合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等使胆固醇降低到目标范围。如果是治疗剂量已经比较固定,则每半年至1年监测即可。同时还应注意,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如果联合应用其他药物,需咨询医生是否会存在相互作用。
5
支架术后患者出现什么信号时必须急诊就诊?
支架术后的患者需要加强病情观察和自我管理监测,及时识别病情恶化的危险信号,如支架术后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或是胸痛发作时伴有大汗、黑曚、晕厥之类的症状,需尽快急诊就诊。
同时在家中测量血压、心率,如血压正常且胸痛持续存在,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就诊时需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并携带平时就诊的病历资料(尤其是近期的心电图)和服用的药物等。
高血压篇
6
疫情防控期间,居家还需要测量血压吗?
监测血压应注意什么?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需要长期监测血压,疫情防控期间更要关注自己的血压。对于新诊断的或者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血压稳定后,也应该每周测1-2次。
晨起血压应该在起床排尿后坐位测量。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休息5分钟。血压计袖带下缘距离肘窝2厘米,袖带绑好后以正好插入一指为宜。测量2-3次血压,每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的最终结果。最好用表格记录每次测量的血压结果。
7
家庭血压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
一般而言,家庭血压低于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也就是说,一般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应该低于135/85 mmHg;65-79岁患者家庭血压应低于140/90 mmHg;80岁以上老年人应降至150/90 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低于130/80 mmHg;老年高血压或有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按照之前医生确定的标准控制血压。
8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哪几类?
如何选用降压药?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普利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沙坦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应根据患者血压的程度、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症针对性选药,进行个体化治疗。
9
服药情况下血压正常了,需要继续服药吗?
高血压患者即使没有症状、血压正常了,也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在疫情防控期间,更要规律服药,突然停药会出现严重的“反跳”现象,引发血压、心率波动,甚至出现心血管事件。
如果降压药快用完了,可到附近的药店或医院及时配药。如果出现收缩压低于100mmHg,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需要减少药量甚至停用,并及时通过线上医疗或到就近的医院诊治。
10
疫情防控期间
高血压患者出现什么情况需要紧急就医?
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以下严重情况之一,应立即拨打120联系急救车紧急送医救治:
意识模糊或丧失;
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180/120mmHg),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迷糊,或突发语言障碍和(或)肢体瘫痪等;
持续性胸背部疼痛;
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或不能平卧;
胸闷、胸痛伴大汗或窒息感,持续不能缓解等;
尿中出现大量泡沫,或出现血尿,或在饮水量无改变的情况下,尿量突然显著减少;
其他影响生命体征的严重情况,如意识淡漠伴血压过低或测不出、心率过慢或过快,突发严重全身过敏反应等。
心律失常篇
11
什么是“心慌”?
所谓“心慌”,医学上称之为“心悸”,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跳一旦失去固有的规律,人就会不舒服,也就是常说的"心慌"。
“心慌”可能是疾病的征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正常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当心脏跳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我们就会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适。
12
“心慌”的病因有哪些?
很多人都有过“心慌”的感觉,可能属于生理性的,是由于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或是机体本身内环境的波动所致,如喝咖啡、饮酒、情绪波动等,当避免上述诱因后,症状自行缓解,无需太过担心。
“心慌”同样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临床上依据心律失常不同的类型,“心慌”的感觉也多有不同。不同的心慌,病因不同,找对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13
出现“心慌”该怎么办?
出现“心慌”症状的患者,在症状发作时,建议首先自测的血压、脉搏,重点了解自己脉搏的次数及规律性,可以通过电子血压计测量,也可以触摸桡动脉测量及计数。
如果脉搏超过了每分钟100次,则是出现了心动过速;脉搏小于60次,有可能是心动过缓,也有可能是合并了频发室性早搏。在测量时感受自己脉搏节律有没有漏跳或不齐,这些信息都会对医生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如何测脉搏?
检查脉搏主要用触诊的方法,可以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颈动脉以及足背动脉等。一般选用桡动脉进行测量。在检查脉搏时应该注意脉搏的脉率、节律等。
检查手法以及部位:食指、中指两指并拢,指腹部放在被检查者的腕部桡动脉处(即手大拇指侧延伸至腕部水平),以适当压力触诊桡动脉搏动处。测量30秒至1分钟,计算1分钟脉搏次数,感受脉搏跳动的节律是否整齐。
14
出现“心慌”
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就诊呢?
(1)看发作诱因
如果“心慌”是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去除上述诱因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就不必着急赶去医院。
(2)看频发或偶发
“心慌”发作的频率与其病理性与否密切相关。若偶发,最可能是生理性的,若频发,就需要高度重视,及早诊断了。
(3)看伴有症状
若“心慌”时测量脉搏很快(大于130次/分)或很慢(小于45次/分),同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黑曚、气短、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4)看既往病史和原发病
如果曾经患有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譬如心房颤动等,再发“心慌”时必须引起重视,通过测量脉搏次数及节律,初步判断病情是否再发。
对于再发心房颤动患者,建议尽早医院就诊,或采用线上医疗途径,和心内科医生沟通药物治疗方案,避免心房颤动所致脑卒中等并发症。
心力衰竭篇
15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心脏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或疲乏,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外周水肿)。
16
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
其他系统疾病:糖尿病、贫血、甲亢、肾功能衰竭、肺心病等;
不良生活方式:大量饮酒。
17
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
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记录心率和血压,每日测体重,维持正常体重,按医嘱服药,低盐饮食,限制饮水及饮料,限制酒精摄入,戒烟,室内适度运动。
心衰患者的体重管理非常重要,最后和大家分享体重监测小窍门:
每天同一时间、 同一条件下测量并记录;
使用同一体重秤;
每天清晨,空腹、排尿后测量;
只穿少量或固定衣物。
18
心力衰竭患者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重视?
疲乏加重,体力明显下降;
呼吸困难,特别是平躺或休息时;
体重剧增,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
脚、腿、踝关节和腹部水肿;
咳嗽加重;
食欲不振、腹胀、尿量减少;
心悸,心跳加速。
19
出现什么信号
提示心力衰竭患者必须急诊就诊?
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并常伴有出汗;
胸痛,含服硝酸苷油仍未缓解;
心跳过快或近似晕倒。
运动康复篇
面对大量的居家人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特别制作了《居家心血管运动康复》内容,希望用十足的干货,通俗易懂的解释带给大家简单实用的居家运动方法。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支架术后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奉献这一版《居家运动保健:稳定性、灵活性运动训练动作》,以期达到居家心血管运动康复的目标。
心脏运动康复关注的
呼吸训练与深度吸气训练(IMT)
姿势:站立/坐位/卧位,身体放松。
(1)安静状态下慢呼吸训练流程:
吸气呼气:慢速自然五次呼吸;最后一次自然慢速呼气后,轻轻暂停呼吸。
屏住气10秒-20秒-20秒以上(力所能及,不可勉强)。
当屏气不能承受,用鼻吸气,吸气过程不能过快,要缓-深-细-长;恢复到自然呼吸。
呼吸要求:不可辅助呼吸动作(不耸肩不挺胸,保持躯干肩部腰部臀部放松)。
(2)安静状态下呼气训练流程:
稍快稍短促吸气,慢慢呼气,力所能及呼气时间越长越好。
呼气末端,可以身体前倾,颈部前伸,吐出气体。
鼻吸口呼,不可辅助肌肉呼吸。
(3)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流程:
胸部起伏的慢吸慢呼,3—5个,结束,不可辅助肌肉呼吸。
腹部起伏的慢吸慢呼,3—5个,结束。
平卧位,可以左手放在胸部,右手放在脐部,体会胸部起伏和腹部起伏。
(4)诱导式膈肌训练流程(无器械辅助):
慢慢呼气,哈气样的呼出气体,越长越好,哈气结束;
把吸气分为三段,口呼鼻吸,不可辅助肌肉呼吸。
吸气结束,稍作瞬间停顿,哈哈气闭嘴鼻子吸吸吸,3-5个。结束。
备注:关注自己的常规状态下的安静呼吸,频率低于日常。非运动状态下,练习呼吸不需要高频率,膈肌呼吸只是吸气频率略微快一点,吸吸吸慢慢呼。
来源 | 心血管内科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