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我用一生爱中国》研讨会举行:将伊莎白的人格风范和历史瞬间永远定格
文学报 2022-05-15 08:00

5月13日,由《文艺报》社、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出版社承办,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协办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谭楷作品——报告文学《我用一生爱中国》研讨会,在北京、成都两地以线上线下结合、视频联通的方式举办。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亲历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巨变,始终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作品《我用一生爱中国》以伊莎白亲眼看见、经历、参与的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人生故事,展现了中国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这是一本可读的书,是一本思想深刻的书,是一本作者用深刻的观察力并带着感情倾情创作的书。这本书写出了伊莎白对于理想和信仰的不懈追求,她在多次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矢志不渝,对良知的坚守、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铸就了她的一生。同时,《我用一生爱中国》在主题出版上做了很好的探索,“第一,好的主题要有很好的叙述表达,要用诗歌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来真正打动人,写出人间的真善美。第二,我们要用更高远的立意,要有国际视野来做主题出版。把故事讲好、讲生动,有利于我们赢得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以及更好的国际环境。这本书讲述的伊莎白的故事适合讲给世界各国人民听,在世界产生应有的作用。”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认为,这本书选题很独特,写作一个年过百岁、一生热爱中国在中国奋斗的外国友人的感人故事,真实可信;这本书题材也很重要,伊莎白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她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值得传播。“作品表现出的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帮助过中国的国际友人铭记于心、不忘其恩情的态度,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气派。书写伊莎白的百年人生故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故事。”作者谭楷把感情注入在字里行间,用平实感人的叙述方式、细腻的故事情节娓娓道来,生动扎实。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高度评价《我用一生爱中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例。谭楷用生动、精彩的故事,扎实地讲清楚了一位外国友人是如何做到热爱中国的,并且将这种热爱一代代传承下去,变成一种信念,甚至信仰。同时,在故事背后还有很多故事,还有很多可以去书写的东西,也就是说作者给我们打开的是一个比书里更加广博的人生境界。伊莎白对中国的热爱都是建立在对中国革命的事业、中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热爱之上的,这是白求恩精神在今天的一个传承和弘扬,所以这本书所传递的精神和理念值得更多的读者去阅读和领会。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则肯定了《我用一生爱中国》是一部留得下来的作品,具有文学史意义。这在于谭楷做好了两点,一是写好了人物的品行,二是把握了写作的分寸。人物的品行上,通过伟大的理想主义、坚定的中国立场、朴素的行动自觉、高尚的人格精神这四个层面展现出来。把握写作的分寸,则是在常温的事实呈现、自然的故事讲述、真挚的内心懂得、真诚的由衷赞美四方面体现。这部作品深刻地讲好了伊莎白的精神特质和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青认为《我用一生爱中国》是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通过大量采访和实地考察还原了伊莎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促进人类和平发生崇高敬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呈现了中国近现代中西文化碰撞与历史的张力,展现了生动立体的中国,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

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提及《我用一生爱中国》的意义:谭楷长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以七十几岁高龄追踪作品主人公踪迹不畏险远,写作态度虔诚,用情处感人至深,写出了信仰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一种史家眼力,一部个人史,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历史见证:既是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难光荣历程的历史见证,由一个参与了这个伟大进程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与我们共同见证。

作为出版方,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勇表示,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历史时刻,《我用一生爱中国》是该集团一系列优秀主题出版物中的重点精品图书,出版这样的作品就是要将伊莎白的人格风范和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将她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永远弘扬,将众多国际友人关心、帮助和推动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动人故事永远传诵。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看来,首先这本书写了伊莎白·柯鲁克对中国的热爱、深爱、挚爱,堪称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其次作品用个人串起中国历史和中国故事。“107岁,就是一位活着的历史档案,她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这个角度来讲,她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象征,谭楷的写作是让伊莎白对中国革命奉献的一种再发现、再发掘。”

这与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她看来,《我用一生爱中国》写出了一个人的个人史和中国近现当代民族史的交互性,“也就是说生命史和个人史,家族史和民族史相互交织,宏大而生动,鲜活而蓬勃。”同时,它更写出了一位女性纯洁、坚毅的灵魂和她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与最高信仰,也写出了一个人物的多重经历。

伊莎白曾经从事国际人类学研究,她的人类学著作《兴隆场》有广泛影响,她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家,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套大学英语教材,她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评论家潘凯雄认为,《我用一生爱中国》就是一部生命大书、生命好书。作者谭楷也是一位近80岁的老人,为了写这本书历时三年,按照伊莎白走过的路线采访、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是“四力”的践行者,拿事实说话,采取单纯的文学表现,使得这部书干货满满,非常有质地。

某种程度上,伊莎白代表的不仅是她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如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所说,《我用一生爱中国》所记载的不仅是伊莎白·柯鲁克及丈夫,也是白求恩、马海德、阳早、寒春等一代国际友人与中国的深刻深厚的情感,并由此体现出人类共有的对幸福美好的理想追求,写就了一曲优美激扬的生命之歌,一曲温暖全世界的国际友谊之歌。

以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之见,《我用一生爱中国》透过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故事来讲述中国故事可谓视角独特,有血有肉,生动鲜活,既有世界范儿又有中国味儿。这是一本把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很好结合的书,一本把外国人的故事与中国故事很好结合的书,一本把个人故事与国家故事很好结合的书,一本把真实故事与文学故事很好结合的书。

《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注意到,这部作品图文并茂,非常有现场感、有历史感,整部作品都体现出谭楷深厚的文学功底,写的每一件事都生动传神,这是优秀的报告文学所应该具备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将此归结为该作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伊莎白对百年历史的融入、参与和创造,另一条则是潜在,就是谭楷对伊莎白百年人生的一个追溯和寻找,他就像一个探险者一样,带着读者在一个世纪的风云跌荡中穿梭飞行。

评论家李炳银认为《我用一生爱中国》写出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伊莎白一生之所以选择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和她最初的那种人性的高度、思想灵魂的高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种对人的悲悯、对苦难中人民命运的关注,是她思想的原动力,是她人生的底色,也是她一生的坚持。“这部作品在今天还有一个很大的现实意义,就是一个外国人用一生爱中国,她对中国的这种责任担当、对中国的这种情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理解,这一点是应该让我们有所启发有所借鉴的。”

于作者谭楷而言,《我用一生爱中国》历时三年的创作之旅,既是一颗心灵撼动一颗心灵的创作过程,也是再现“华西坝老乡”伊莎白“昨天的云”的追寻过程。追寻百岁老人伊莎白足迹的过程,也是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

研讨会由《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主持,《我用一生爱中国》主人公伊莎白·柯鲁克及其儿子柯马凯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研讨会,天地出版社社长杨政、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柳建伟、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北师大教授秦艳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何明星、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社长黄永军、《光明日报》文艺部文学评论主编王国平参与研讨。

来源:文学报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文学|​三代人悲欣交集的时代记忆 叶兆言《璩家花园》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4
京源学校举行《京源故事》读书分享会暨校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6
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白石老人自述》完整展现其一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9
缅怀伊莎白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启用“伊莎白小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5
回看“钱德勒”扮演者马修·派瑞的一生,马修自传《老友、爱人和大麻烦》上市
扬子晚报 2023-12-22
活动|孙家栋授权传记《仰望星空 :共和国功勋孙家栋》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0
北外师生追忆“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她把一生的光辉岁月都留给了中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22
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伊莎白·柯鲁克讣告 去世前两天仍公开出席北外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