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抗疫人:从“短兵相接”到“百炼成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1 21:35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同样用辛勤和汗水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人。他们不是人们视野中的“抗疫主角”,却始终默默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在东城,岗位就是战场,岗位就是阵地,岗位就是生命防线。每一个人都在用效率与质量,守住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

刘东:昼夜兼程的“摆渡人”

东城区急救站共有16名医护人员、司机组成转运车组,成为昼夜兼程的“摆渡人”。刘东则是这群“摆渡人”的“总指挥”,他是东城区急救站站长,一位特殊的“大白”。

“被转人员大致分为三种情况,首先是要送往指定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人员;其次是确诊病例的密接人员,需要送往指定地点集中隔离,这部分占比最大;最后一部分就是集中隔离后有就医需求的人员,我们需要将他们送往指定的医院。”转运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无论是出发前的调度安排,还是途中的注意事项,亦或是归来后的消杀监测,事无巨细,刘东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他说,这是经历过一轮又一轮与病毒“短兵相接”后的“百炼成钢”。

新冠疫情发生后,东城区急救站的应急车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刘东坦言,承担转运工作后,自己也是第一次调度这么多车辆。“转运人员需要间隔就坐,所以一位车组人员一天要转运四五车次,平均一次3个小时,最长的时候要5个小时。”

每一次接送被转人员,都意味着面临风险。转运车组人员按照常规要求要穿医用防护服,戴医用帽子、护目镜、面屏、N95口罩、手套,工作时喝水去厕所都很困难。每完成一次转运工作,车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彻底的消杀后才能休息,即便如此还是不敢多喝一口水。“不知道下一次任务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这一趟转运需要几个小时。”刘东说。

4月下旬以来,东城区急救站已完成转运400余人。对于每名转运工作人员来说,辛苦、劳累不言而喻。无论是喧嚣的白昼还是静谧的夜晚,转运人员始终保持待命状态,“见缝插针”地吃饭、补觉成为常态,最长一次连着8天没回过家。家中的困难和对亲人的思念,刘东从未提及。母亲病重于3月底离世,和女儿见不到面也没时间视频电话,回忆起这些,他有些哽咽。

刘东称,转运工作的高效率运行离不开车组人员的倾情付出和默契配合,更离不开全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回顾完成的一次又一次转运工作,刘东不愿将之称为“成绩”。“无论是日常工作中的院前急救还是疫情防控中的人员转运,我都希望越少越好。因为我们的每一次出动,都意味着群众多一分危险与病痛。”

王颖慧:感觉自己是个“催账人” 

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幕后密接排查人员的辛勤付出。无论深夜还是清晨,东城区疫情防控前线指挥部总是灯火通明,对各端口输入的密接名单进行彻底调查,不错漏任何一个存在感染风险的次密接,也不会错判任何一个人的“清白”,精准快速判定需管控人员。

王颖慧,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就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作为流调溯源密接组的小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内工作,进行信息核实及次密接调查并落实管控。

王颖慧告诉记者,有时候在工作中会觉得自己像个“催账”的人,一直追着组员问:“这件事落位了吗?这个人的次密接调查清楚了吗”;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心理医生”,在对密接人员进行调查的同时,还要进行心理安慰,以防密接人员因情绪波动出现意外;有时候觉得自己像“老学究”,专门处理各种“疑难杂症”。

谈及印象很深的一件事,王颖慧说,曾经一位密接人员,现住址及户籍都是外省,住在东城某连锁酒店,密接人员只能说出酒店名字,但因为初来乍到无法表明酒店的具体位置。深夜里,王颖慧打遍了可能范围内的5家连锁酒店电话,都没能找到密接人员,后来又拨打了辖区派出所电话求助,打到第7家酒店的时候确定了密接人员的居住地,和前台明确了注意事项并落实了管控。此时已是凌晨,压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有种想哭的感觉,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找到了。”王颖慧说,重任在肩,丝毫不敢松懈。

李源菁: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李源菁是王颖慧的同事,主要负责信息的流转,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处理80多个文件夹,涉及十几个病例。为了与病毒拼速度、抢时间,李源菁及其他同事24小时运转,困了就喝咖啡提神,饿了就吃几块儿饼干,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尽量少喝水,节省上厕所的时间。

李源菁的爱人是一名军人,平日更不能多回家探望。于是,李源菁忙起来的时候,照顾高龄的姥姥、姥爷和不到2岁孩子的重任,便都压在了她年迈的父母身上。李源菁很心疼父母,却不敢给家里打视频电话,怕父母看到自己满脸的疲倦而担心,也怕孩子看到妈妈因想念而哭闹。

“感谢父母的大力支持,疫情防控一线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需要大家众志成城。”李源菁手机里一直保存着母亲发的信息:妞,你儿子挺好的,主要是爸妈想看看你的状态……每当看到这一条内容,李源菁都忍不住会流泪,家人就是她强大的支持,她相信,终会有疫散云开的那一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庄蕊 李滢

编辑/张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