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遭遇福岛核事故后最严重电力危机,会再次重启核电吗
第一财经 2022-03-24 20:03

刚刚过去的22~23日,日本多地度过了“暗淡”的一晚。

22日,日本政府与主要电力供应商东京电力公司(下称“东电”,TEPCO)对包括日本首东京在内的16地拉响可能随时出现大范围停电的“电力预警”。这是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政府及电力企业发出的迄今为止最严重的电力预警。

日本政府希望民众能够“节约能源,避免停电”。22日当天,日本居民及企业通过或关灯,或调低暖气温度等方式节能,电力紧缺的状况在23日得到了缓解。

尽管日本多地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场电力危机,但日媒认为,在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当前,日本电力趋紧的状况恐怕只是刚刚开始。

16地一度用电紧缺

“我们不得不进入面对供电问题的紧张状态,因为随时可能大范围断电。”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代表日本政府在22日白天发出预警。

而日本政府之所以会警示用电问题,与上周发生的一场大地震不无关联。3月16日晚,日本东北部福岛沿海地区发生遭遇7.3级地震。此次地震虽没有影响核电站的运营,但造成了严重的电力短缺。据日媒报道,地震影响了东电和日本东北电力公司的6座热电厂,导致这些电厂停止运行,且其中一些电厂可能会停工数周甚至数月。

屋漏偏逢连夜雨。进入本周,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日本。22日日本中部与北部地区多地出现雨雪天气,东京的夜间气温也仅为2摄氏度。因此,在寒潮影响下,民众的供暖需求激增。日本经产省与东电预估,在电力趋紧以及极端天气的共同作用下,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将影响辖区内约200~300万户家庭。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在22日于社交媒体上表示:“(用电)需求已经超过了警戒,希望民众与企业尽可能地节约用电。”

为此,22日当天,日本企业与民众纷纷响应节能号召。高634米的东京天空树塔第一次全天熄灯,位于市中心的东京塔也在当晚9点过后只点亮了塔的下半部分。同时,诸多商家在夜晚关闭了街头显示屏,便利店也把室温调控制在20摄氏度。

23日,日本政府解除了电力预警,并表示随着之后几天的天气状况好转,尤其是晴好天气下太阳能发电的恢复,没有再发布电力预警的计划。

重启核电又提上日程?

尽管电力趋紧的预警解除,但日媒认为,由于多家燃煤电厂因地震原因短期内难以开足马力,再加上乌克兰局势的变化使得全球范围内天然气供给趋紧,因此未来几个月日本的电力供应前景依然脆弱。

日本政府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日本国内的天然气储备仅有163万吨,往年同月份这个数值一般为四位数。当前日本的电价已经比乌克兰局势恶化前上涨了79%,达到了35日元/千瓦时,一度电约合1.87元人民币。

聚焦日本电力市场的舒尔曼咨询公司创始人丹·舒尔曼(Dan Shulman)称:“乌克兰局势推高油气资源价格,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又要‘看天吃饭’,如果此时核电重启,那么日本的电力危机就没那么严重了。”

而对于要不要重启核电,以及核电应该在日本能源布局中扮演什么角色,一直是日本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其实在2011年之前,日本经产省计划用核电代替高耗能的火力发电。然而,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日本核电机组暂停,日本政府关闭了境内的54座核电站。而上述核电站担负起日本电网近30%的来源。

此后10年间,只有10座核电站在严苛的安全规定下重启。日本2020财年(2020年3月~2021年3月)的数据显示,约76.3%的电力来源依旧依靠火电站;核能发电仅占日本电力来源的10%左右。

日本能源问题研究机构“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此前就核能、再生能源等的发电成本进行了计算,结论显示,火电平均每千瓦时的发电成本最便宜,约为7.8日元;其次为核能发电,每千瓦时成本约为8日元,排在第3位的是天然气发电,每千瓦时为12.5日元。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最高,达到了每千瓦时30.6日元,其次为风力发电,也高达21.2日元。

岸田在去年就任首相后,强调重启核电站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但依旧迈不过公众这道坎。

在2011~2021年的10年间,日本的核电已逐步被天然气、煤炭和太阳能设施所取代。同期,日本政府在2016年实现了电力市场改革,通过引入区域性的公共事业公司,在增加竞争、提高供应安全的同时,降低消费端的电价。

但一个不可预见的后果便是,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一些区域性的公用事业公司迅速淘汰了成本高、效率低的备用发电厂,以削减成本。同时,这些公司也并不热衷于投资新的电厂,导致闲置产能趋紧。

根据日本电力交换所的数据,在上周地震前,日本的可用电力容量只有1.42千兆瓦,与2016年市场自由化前相比依旧低了23个百分点。同期,最昂贵的化石燃料发电能力也下降了73%。

由此,对于地震导致的多座火电厂短时间内无法复工复产,谁来填补需求与供给间的空缺已成为当前日本政府棘手的挑战。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