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村“新鲜事”:产业起来了,村民能挣三份钱
新华每日电讯 2022-03-21 13:08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忙……”62岁的成都邛崃市郭山村村民杨先莲笑脸盈盈、落落大方,一边引导客人进入茶社,一边熟练地泡好茶。

邛崃,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杨先莲是郭山村土生土长的农村“嬢嬢”(阿姨),以前,她很少接触陌生人,一年到头也跟外地人说不上几句话,刚来上班时,一见到客人就脸红。

变化发生在2018年,为了振兴当地产业,郭山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社会资本,基于村里特色的花椒、茶叶和黄桷兰资源,打造了集民宿、餐饮、汉服体验等于一体的“椒兰山房”乡村旅游项目,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爆满。杨先莲也成了“椒兰山房”的一名工作人员。

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她,突然开始了“早八点晚五点半”的上班生活,她直言“好长时间不习惯”。但是,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也让她有了很大改变。

“现在胆子变大了!”她笑着说。以前一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现在可以热情地和别人聊天、介绍村里的情况。

如今,杨先莲整个人神采奕奕。“外地人来得多,要做好服务,不能丢村里人的脸。”杨先莲说。

在茶社旁边的茶园里,32岁的郭山村村民罗小丹正在采春茶。“明前茶能卖好价钱,今年鲜叶涨价了,每天采茶能卖四五百元。越勤快挣得越多!”罗小丹说。

56岁的村民孙皆玉接话说:“我每天天一亮就来采茶,一天能采七八斤鲜叶。现在越来越多城里人来村里体验采茶,热闹得很!”

“椒兰山房”项目负责人杨婉龄告诉记者,他们经常给村里的孩子组织读书会、汉文化学习等活动,让村民们得到精神滋养。

“外地客人来了后,评价很好,都说我们这里的村民很好客。”杨婉龄说,现在,“椒兰山房”项目已经带动周边21名村民就业。

郭山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樊庆洪告诉记者,产业起来了,附近村民在“椒兰山房”上班有一份固定工资,采茶每天有收入,土地流转每年还有租金,“产业起来了,村民可拿三份钱”。

杨先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椒兰山房”上班一个月2000多元,采茶季的这几个月一天至少四五百元,土地流转租金一年3000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杨先莲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邛崃市近年来农村闲置宅基地改革试点村之一,目前郭山村已有8.9亩闲置宅基地入市流转,用于“椒兰山房”项目下一步的发展。

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特色镇与川西林盘建设管理科负责人伍引风介绍,为了让“沉睡”的宅基地“流动”起来,通过创新探索将农村闲置宅基地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用于发展民宿、康养、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2015年,我们村人均年收入仅9905元,是成都市认定的相对贫困村,通过近年来整合农旅资源发展产业,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元。”樊庆洪说,产业发展每年还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2万元。

文/董小红 高键钧 袁波 冯家顺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新农村里的“安居梦” 京南安定镇千余户村民搬进新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5
昌平丨2024年首都农村法治论坛——中国乡村治理热点法律问题研讨会于京隆重召开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组 2024-11-27
首批试点县取得良好成效 农村能源革命按下“快进键”
科技日报 2024-01-10
农村改革“试验田”湄潭“试”得怎么样了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8-17
端午小长假成都周边民宿“一房难求”
成都商报 2021-06-13
自然资源部通报57个耕地保护典型案例:有项目违法10多年
澎湃新闻 2021-06-01
博鳌亚洲论坛走过20年
北京青年周刊 2021-04-20
古田“红军小镇”新鲜事
新华社 2020-12-29
最新评论